|
|
 |
二十四节气|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
|
日期:2018-9-9 23:06:04 点击:4 |
霜降,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黄经为210度时为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 |
|
 |
立冬丨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
|
日期:2016-9-6 16:23:01 点击:3 |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作为时气点的立冬,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 |
|
 |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
|
日期:2015-4-3 21:37:49 点击:3 |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小雪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仅仅是个比喻, |
|
 |
大雪封江凛冽冬爬犁三套可追风 |
|
日期:2020-1-17 18:53:24 点击:3 |
大雪,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一个节气,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 |
|
 |
二十四节气|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
|
日期:2015-10-7 2:19:54 点击:3 |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节气,也不 |
|
 |
白露|露从今夜白,天自此日凉 |
|
日期:2020-7-10 20:52:19 点击:3 |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时值公历9月7日前后。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 |
|
 |
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
|
日期:2020-3-17 3:27:04 点击:3 |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每年阳历的9月22—24日,阴历八月廿八前后。秋分时,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又是一年秋分时,遍地金黄谷满仓。”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一派稼禾覆盖大地的丰收景象。 物候特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
 |
二十四节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
|
日期:2020-10-14 13:26:32 点击:3 |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中:“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史书也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 |
|
 |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
日期:2015-3-26 18:28:35 点击:3 |
夏至,最早有文献记载是《尚书·尧典》,尧命羲叔去南方观测大火星(心宿二),以正仲夏(夏至),又用观测日影的办法,比较全年所纪日影,夏至这天,北半球日影最短。 夏至亦称夏节、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 |
|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
|
日期:2020-1-13 5:15:07 点击:3 |
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炎热,小暑为小热,指天气开始炎热,还没到最热。小暑时节,树木茂发、昂昂向上,好似人生青少之年,壮硕可 |
|
 |
大暑隆,万物茂育怀任 |
|
日期:2018-9-14 18:49:35 点击:3 |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7月23日,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时训解》中记载大暑时节的气 |
|
 |
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
|
日期:2018-12-17 6:06:49 点击:3 |
立秋,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是开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以“禾”为本,以“火”为辅。禾者,庄稼也。火者,干燥也。庄稼从绿到黄,由花而果,逐渐成熟、干燥的自然过程,就是秋,立秋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因此,《历书》中说:“斗指 |
|
 |
惊蛰:春雷始鸣,万物复苏 |
|
日期:2017-6-19 21:13:35 点击:3 |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第三个节气。在农历中,斗指丁时,即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历史渊源 西汉戴德《 |
|
 |
今日春分|昼夜均半,共盼春来 |
|
日期:2015-8-22 14:36:49 点击:3 |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北京时间20日23时33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春分是一个古老的节气,《尚书·尧典》称春分为“日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
 |
清明是处插垂杨 |
|
日期:2019-6-10 22:55:21 点击:3 |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清人让廉《京都风俗志》载:“惟清明日妇女儿童有戴柳条者,斯时柳芽将舒苞如桑椹,谓之柳苟,谚云:‘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其意殊不可晓。或曰:‘清明不戴柳,死在黄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