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文章搜索:
随机推荐文章
·落凤山的传说
·微山湖的传说
·旱天为什么没露水
·龙山的传说
·尤伯的眼泪
·脚踢乾隆
·不义之财不可取
·钟璜的故事
·姑山的传说
·铁嘴李三
·奇妙的石礅
·张扮截“报马”
·张天师的传说(一)--天师出生
·张天师的传说(二)--雷劈老元
·张天师的传说(三)--天师下凡
·张天师的传说(四)--点化小孩
·张天师的传说(五)--火烧妖精
·姑娘化玉的传说故事
·幸福鸟
·国王与阿凡提
·白天鹅救英雄的美丽传说
·姑娘坟的来历
·阿热善温泉传说故事
·樊梨花与木垒河
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短文列表
早期《诗经》的形成与编纂
  日期:2021-10-16 12:06:46 点击:6
  从战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来观察,先秦时代存在两个诗歌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和文本文化传统。二者相互交叉,原是一个整体,但很早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分际。音乐文化中的两周歌诗,至西晋荀勖修改雅乐而最终消亡。文本文化中的诗,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所中被引
唐诗中的“最后一片叶子”
  日期:2020-6-3 6:56:09 点击:5
  君子动口不动手?非也,君子动口,也动手。否则,哪来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  近人熊十力和废名,因文斗而升级为武斗的故事,脍炙人口。对此,周作人、季羡林、汤一介等均有记述,大意是:熊十力与废名同为湖北老乡,同为北大教员,前者精研佛学,后者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与“儒术”
  日期:2019-6-22 9:16:16 点击:5
  汉武帝一生,本以武功名世,然《汉书·武帝纪》赞语所及,竟全系武帝之文治成绩。细察班固所总结武帝朝之文治成果,其主要内容实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此八字实为近人易白沙所总结(参见王文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语主再考辨》),非时人
《水浒传》里的梨
  日期:2016-8-22 23:22:15 点击:5
  大碗酒、大块肉,似乎成了水浒好汉们的标配。然而,《水浒传》里的好汉是否需要吃蔬菜水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水浒传》里出现的水果有很多,比如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葡萄等。当然,还有一带而过的酒肉果品、菜蔬果品等等,这些“果”
“无颜见江东父老”新解
  日期:2015-7-23 15:36:55 点击:5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在垓下被重重包围,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带着八百多名麾下壮士趁夜色突围而出,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拱卫士兵。此时,汉军的几千追兵正疾驰而来。项羽命令众人分头走,并约好会合地点,然后挥刀冲向汉
女中英才辛宪英:劝弟尽忠职守预言钟会叛乱
  日期:2017-7-15 5:20:47 点击:4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  五丈原上,诸葛亮隔着渭水和司马懿对峙,他自感时日无多,清楚地知道这是他击败司马懿的最后机会
《西游记》中的诗词
  日期:2017-4-19 18:16:15 点击:5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这是《红楼梦》中最流行的一首诗,可以说很多人耳熟能详。原因是一方面它讲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则是它通俗易懂,即使不识字的人听
雅乐:塑造中华文化的礼乐之乐
  日期:2019-1-6 16:21:44 点击:5
  在历史悠久、形式浩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重要音乐形态——雅乐。雅乐出自宫廷庙堂,典雅纯正,和谐庄重,“乐教”华夏绵延几千年,塑造了中国礼乐文明,载入世界文化发展史。礼乐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塑造了崇教重文、守礼贵和的礼
从《红楼梦》看清代处理突发事件
  日期:2018-1-11 7:40:09 点击:6
  《红楼梦》中没有名字的尤氏,在公公贾敬突然死亡后,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拿主意、定事体,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调查、上报、解决问题。这也是清代地方政府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大概思路:第一时间“领导出面”、请示上级、解决诉求。  作为突发公共卫
乌台诗案与黄州词
  日期:2018-3-29 3:54:16 点击:5
  所谓诗庄词媚,是就诗词各自的题材和风格而言的,诗词两体的这种差异,几乎已成为常识。这种常识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人们对诗词各自应用场域的认识,苏轼遭遇的一场诉讼就证明了这点。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指控用以讽刺新法的文体全是诗,而没有一首词。显
春眠不觉晓,孟浩然其实是一宿没睡着?
  日期:2021-9-21 12:27:42 点击:5
  春天一到,有春困一说,“春困可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这样的文章还上了热搜。“春眠不觉晓,哈欠上门找;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这是现代人借着《春晓》的诗意,戏言春困的无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沈括从政生涯真有“污点”吗?
  日期:2015-2-19 22:04:40 点击:6
  沈括(1031年-1095年)生活在我国北宋年代,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古今中外屈指可数的科学大家。他博学多才,著述22种155卷,共一百五十多万字。在天文、地理、工程、水利、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军事、医药、音乐、财政、贸易
830年前,杨万里的“春牛首”之旅
  日期:2016-12-12 19:48:29 点击:5
  清明将至,祭扫与踏青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830多年前,杨万里到南京任职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管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在那两年的春天里,他曾去雨花台祭扫叔祖,也曾外出公干时路经牛首山,他在诗作中写到了当时人们踏春的情景,也借古说今,抒发了不平
浪漫踏春去,古人喝馄饨“遛花”
  日期:2020-1-28 8:26:47 点击:5
  玄武湖郁金樱、樱花开成浪漫云雾,莫愁湖的海棠灿若云霞……最近在南京,赏春看花自带热搜体质。其实,三月阳春,踏歌而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疫情下,大家也没有错过身边的美好,“云赏花”让身未动心已远。记者采访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回到两千多
杜甫“一饭不忘君”?
  日期:2021-7-16 12:53:55 点击:5
  老话说:“拜年拜到初五六,有鱼就没肉。”这是上海地区的讲法,北方社会的生活或许要艰困些,流传的是“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如今人们生活富足了,鱼肉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我家但凡有点好吃的,母亲就要问孙子是否会来。“好吃的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16/79

精选大量经典爱情感悟美文,伤感爱情故事及感人的爱情故事供读者欣赏,为您讲述唯美的青春初恋情怀,在阅读中体验恋爱的感觉,感悟爱情的美好,学会珍惜并永远拥有这种情感。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