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早期《诗经》的形成与编纂 |
|
日期:2021-10-16 12:06:46 点击:6 |
从战国秦汉时代的文献来观察,先秦时代存在两个诗歌文化传统:音乐文化传统和文本文化传统。二者相互交叉,原是一个整体,但很早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分际。音乐文化中的两周歌诗,至西晋荀勖修改雅乐而最终消亡。文本文化中的诗,在春秋时代的外交场所中被引 |
|
 |
唐诗中的“最后一片叶子” |
|
日期:2020-6-3 6:56:09 点击:5 |
君子动口不动手?非也,君子动口,也动手。否则,哪来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 近人熊十力和废名,因文斗而升级为武斗的故事,脍炙人口。对此,周作人、季羡林、汤一介等均有记述,大意是:熊十力与废名同为湖北老乡,同为北大教员,前者精研佛学,后者 |
|
 |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与“儒术” |
|
日期:2019-6-22 9:16:16 点击:5 |
汉武帝一生,本以武功名世,然《汉书·武帝纪》赞语所及,竟全系武帝之文治成绩。细察班固所总结武帝朝之文治成果,其主要内容实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按此八字实为近人易白沙所总结(参见王文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语主再考辨》),非时人 |
|
 |
《水浒传》里的梨 |
|
日期:2016-8-22 23:22:15 点击:5 |
大碗酒、大块肉,似乎成了水浒好汉们的标配。然而,《水浒传》里的好汉是否需要吃蔬菜水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水浒传》里出现的水果有很多,比如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葡萄等。当然,还有一带而过的酒肉果品、菜蔬果品等等,这些“果” |
|
 |
“无颜见江东父老”新解 |
|
日期:2015-7-23 15:36:55 点击:5 |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在垓下被重重包围,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带着八百多名麾下壮士趁夜色突围而出,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拱卫士兵。此时,汉军的几千追兵正疾驰而来。项羽命令众人分头走,并约好会合地点,然后挥刀冲向汉 |
|
 |
女中英才辛宪英:劝弟尽忠职守预言钟会叛乱 |
|
日期:2017-7-15 5:20:47 点击:4 |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 五丈原上,诸葛亮隔着渭水和司马懿对峙,他自感时日无多,清楚地知道这是他击败司马懿的最后机会 |
|
 |
《西游记》中的诗词 |
|
日期:2017-4-19 18:16:15 点击:5 |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这是《红楼梦》中最流行的一首诗,可以说很多人耳熟能详。原因是一方面它讲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则是它通俗易懂,即使不识字的人听 |
|
 |
雅乐:塑造中华文化的礼乐之乐 |
|
日期:2019-1-6 16:21:44 点击:5 |
在历史悠久、形式浩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重要音乐形态——雅乐。雅乐出自宫廷庙堂,典雅纯正,和谐庄重,“乐教”华夏绵延几千年,塑造了中国礼乐文明,载入世界文化发展史。礼乐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塑造了崇教重文、守礼贵和的礼 |
|
 |
从《红楼梦》看清代处理突发事件 |
|
日期:2018-1-11 7:40:09 点击:6 |
《红楼梦》中没有名字的尤氏,在公公贾敬突然死亡后,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拿主意、定事体,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调查、上报、解决问题。这也是清代地方政府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大概思路:第一时间“领导出面”、请示上级、解决诉求。 作为突发公共卫 |
|
 |
乌台诗案与黄州词 |
|
日期:2018-3-29 3:54:16 点击:5 |
所谓诗庄词媚,是就诗词各自的题材和风格而言的,诗词两体的这种差异,几乎已成为常识。这种常识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人们对诗词各自应用场域的认识,苏轼遭遇的一场诉讼就证明了这点。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指控用以讽刺新法的文体全是诗,而没有一首词。显 |
|
 |
春眠不觉晓,孟浩然其实是一宿没睡着? |
|
日期:2021-9-21 12:27:42 点击:5 |
春天一到,有春困一说,“春困可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这样的文章还上了热搜。“春眠不觉晓,哈欠上门找;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这是现代人借着《春晓》的诗意,戏言春困的无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
|
 |
沈括从政生涯真有“污点”吗? |
|
日期:2015-2-19 22:04:40 点击:6 |
沈括(1031年-1095年)生活在我国北宋年代,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古今中外屈指可数的科学大家。他博学多才,著述22种155卷,共一百五十多万字。在天文、地理、工程、水利、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军事、医药、音乐、财政、贸易 |
|
 |
830年前,杨万里的“春牛首”之旅 |
|
日期:2016-12-12 19:48:29 点击:5 |
清明将至,祭扫与踏青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830多年前,杨万里到南京任职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管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在那两年的春天里,他曾去雨花台祭扫叔祖,也曾外出公干时路经牛首山,他在诗作中写到了当时人们踏春的情景,也借古说今,抒发了不平 |
|
 |
浪漫踏春去,古人喝馄饨“遛花” |
|
日期:2020-1-28 8:26:47 点击:5 |
玄武湖郁金樱、樱花开成浪漫云雾,莫愁湖的海棠灿若云霞……最近在南京,赏春看花自带热搜体质。其实,三月阳春,踏歌而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疫情下,大家也没有错过身边的美好,“云赏花”让身未动心已远。记者采访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回到两千多 |
|
 |
杜甫“一饭不忘君”? |
|
日期:2021-7-16 12:53:55 点击:5 |
老话说:“拜年拜到初五六,有鱼就没肉。”这是上海地区的讲法,北方社会的生活或许要艰困些,流传的是“拜年拜到初五六,又没饽饽又没肉”。如今人们生活富足了,鱼肉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便饭。我家但凡有点好吃的,母亲就要问孙子是否会来。“好吃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