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辛弃疾的康乐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9-13 4:24:32 阅读:2

  洮河流域出土文物《城堡图》

  《临洮府志》有关辛弃疾先祖的记载

  ●王维胜

  记不清何时何地,我拥有了一本袖珍版的“二安”诗词集。从此经常装在衣袋中,春天读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秋天吟诵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为李清照和辛弃疾字号中都有“安”字,前者易安,后者幼安,且均为济南人,因此称为“二安”。他们一个喜欢婉约,一个擅长豪放。婉约和豪放就像大明湖两侧的华不注山和鹊山,撑起了泉城文化的风骨。两位宋朝时期著名词人,也是济南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济南的一张名片。但是读“二安”,我们发现两人流传于后世的诗词中,却鲜有泉城的人文风情之作,而辛弃疾雄豪奔放的诗词,更像出自旷达的西北大汉之手。

  “二安”生活的宋朝八百多年后的一个夏天,我似乎寻觅到问题的答案。

  惑解缘于一次诗人叶十八的邀约。那是2022年6月19日晚上,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瑞,山东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散文家王海峰和秘书长李健、美术家吴春玉、山东稼轩书院院长马涛及办公室主任孙自力一行六人到韩集镇,看望挂任临夏县副县长的诗人叶十八。叶十八请我和本地几位文人作陪。酒酣耳热,马涛院长说壬寅虎年是辛弃疾诞辰882周年,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辛氏寻根访祖。前一天,他们去了临洮辛店镇,寻访辛公世家遗迹。志书明确记载,辛弃疾先代系关陇豪族,簪缨世家。

  确如我的直觉,辛弃疾的血管里流淌着彪悍的西北汉子的血液。从辛弃疾这代往前推四辈,便是辛弃疾的先祖老太爷辛维叶。生于北宋真宗景德间的辛维叶,为隋司隶大夫辛公义之子辛亮的十八世孙。在辛维叶之前,自春秋战国至宋朝初年长达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辛氏一族世代生活居住在陇西郡狄道县。辛氏一族跟所有生活在千沟万壑中的西北朴实农民一样,哺育着他们的子子孙孙。他们和所有的西北汉子一样,有着西北汉子粗野豪放的性格、西北汉子的古道热肠。而辛弃疾的先祖老太爷辛维叶的身上,更有一种侠义情怀和浓厚的乡土情结。西北人有一句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辛维叶受到朝廷的重用吧,北宋初年,辛维叶却举家迁居到济南历城,就此安居下来。

  从此以后,辛氏在历诚有了分枝。

  辛维叶最高官职是正九品的大理评事。这个官职是汉宣帝时设置的,主要职责是判案。隋唐时称大理(寺)评事,与大理正、司直同为法官,掌推按刑狱。北宋初犹有定员,与大理正、丞分掌断狱,北宋前期的“本官阶”,相当于后来的八品承事郎,京官官阶。可是后来变成了寄禄官,有官名有待遇,但没有实际职事,如同当下体制内的调研员。

  辛维叶儿子辛师古曾官至正九品的儒林郎。宋朝当时官职中设有文和武两种散官,儒林郎其实就是个文散官,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辛维叶孙子辛寂官至从八品的滨州司理参军,掌本州讼狱勘鞫之事,相当于司法检察官。

  辛维叶孙子辛寂的儿子叫辛赞,也就是辛弃疾的祖父,影响辛弃疾一生的人物。他是北宋末年的一名进士,前途一片光明,只是运气不好,他正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时,著名的“靖康之变”发生,北宋灭亡了,济南历城被金国占领,这一带的北宋子民,全部变成了金国人。

  命运跟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当时,有许多北宋子民跟着宋高宗赵构南渡,到南方去继续当南宋子民。但是,辛氏繁衍生息,家族人数众多,辛赞“以族众,拙于脱身”,无法拖家带口逃到南方。辛赞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金国对他进行拉拢,劝他到朝廷做官。辛赞同意了,几经升迁竟然做到了正三品的开封知府。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

  后来,辛赞的儿子、辛弃疾的父亲辛文郁也做到了从四品的中散大夫。

  公元1140年5月28日这一天,辛文郁喜得贵子,取名为辛弃疾。


  辛弃疾生不逢时,因为他出生时济南已经沦陷于金人,北宋王朝也因难以抵抗金兵进犯而退居江南成为南宋。辛弃疾虽然生在济南,但因为父母早逝,由爷爷辛赞抚养长大。年幼时,辛弃疾随时任亳州谯县县令的祖父辛赞在谯县读书。辛赞非常喜欢这个聪慧过人的孙子,经常带着他游览名山大河,开阔他的见识,向他灌输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耳闻目睹在金国的统治下汉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很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祖父去世后,时年二十岁的辛弃疾才回到了故乡。

  公元1161年,济南农民耿京拉起了抗金队伍,辛弃疾闻讯效法耿京,在济南南部山区也聚众举起了抗金义旗,并在投靠耿京不久,于1162年南渡淮河、长江,投奔了南宋。南宋朝廷昏庸无能,执意偏安江南,让辛弃疾宦游江南三十多年而报国无门,也使得他再也未能踏上故乡的土地。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于江西铅山。

  八百多年来,辛弃疾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的词作,称为“词中之龙”,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坛豪放派代表的地位。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为人和事迹流传广泛。他死后,全国各地老百姓自发为其树碑立传,形成了一股长久不衰的稼轩热,产生了一门以爱国主义为主基调的稼轩文化。

  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稼轩书院无疑是研究稼轩文化专业机构,他们确定了济南是辛弃疾出生地、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是辛弃疾去世地,却没有确定辛弃疾的祖籍地。

  因为辛弃疾这个共同的话题,2022年6月19日晚上的那次聚会,虽然我们跟济南的文友初次相逢,却彼此之间相谈甚欢。稼轩书院马涛院长说,他们在临洮查阅了明代《临洮府志》,可以说收获颇丰,但也留下了遗憾。

  我问,什么遗憾?说出来嘛。

  马涛院长说,我们没有找到辛弃疾祖坟和墓碑,也没有见到祖谱。

  在场的临夏州文联主席苏靖宁说:“你们在临洮(狄道)找不到墓碑,可以到康乐县辛家集去找。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古狄道西乡,就是现在行政区划中的康乐。我在康乐工作时,就多次去过辛家集,它就在凤凰山下。辛氏族亲后人仍在辛家集居住,辛氏祖陵保存完整。”

  时隔不久,从新闻中得知康乐县被确定为辛弃疾祖籍地。

  时隔八个月,我陪同文化学者、美学副教授师凤轩一行,于2023年3月17日到康乐县城北面的辛家集。我们在辛氏祖陵,见到了辛氏初祖辛蒲、辛武贤、辛庆忌之墓,也见到了辛氏族谱编著者辛仲平。辛仲平说:“据所藏民国戊子重録《辛氏宗谱》、民国乙亥《菱湖辛氏族谱》之肇周大夫甲公后迁居陇西源流之图所记载,并结合康乐县辛氏后裔辛靖军所提供的《辛氏起源·世系·族史人物关系瓜瓞解》中记述,其初始祖辛蒲自汉初迁陇西狄道,至隋辛公义之子辛亮,其十八世孙辛维叶于北宋初年迁济南。经六世到南宋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所有谱系资料完整无误。”

  追根溯源,辛氏一脉就追到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禹便是夏朝的第一代国王,第二代国王就是启。启有个庶子,也就是启的妾所生之子,叫莘。他就是辛氏的老祖宗。启封庶子莘于虢国,所封地就成了莘地,也就是陕西省合阳县。由于“莘”与“辛”读音相近,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辛氏起源及族谱从公元前1066年西周辛甲开始,记载他弃商从周,封为太史,这已经属于诸侯卿大夫之列,可见辛甲地位之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辛甲长子辛腾为秦将军。

  辛氏一族西迁陇西狄道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这时候秦朝刚刚灭亡不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领地为巴、蜀和汉中。楚汉相争中,刘邦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为了稳固关陇,他派兵到关中、宝鸡、宁夏、陇山一带驻扎,命辛蒲以军事豪强的身份带领一族人马,前往陇西狄道辛家集,就是今天的康乐县辛家集镇守,从此辛氏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生息。辛蒲为辛腾曾孙,家谱记载是赵、魏名将,可见战国七雄争战不休,秦将军辛腾的后人先后效力于赵魏两国,后来归服刘邦。

  自汉至唐,辛氏在陇西郡形成望族,显贵当地,产生了诸多名人,比如破羌将军辛武贤、酒泉太守辛庆忌(左将军),还有隋朝时候的辛公义。辛姓在其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许多郡望,主要在陇西、天水、雁门,而陇西郡确是辛姓人最早、最主要的聚居地。所以,前人称辛氏为“陇西望族,山右名家”,还说“天下辛姓共一家”,就是这个原因。


  辛弃疾生不逢时,因为他出生时济南已经沦陷于金人,北宋王朝也因难以抵抗金兵进犯而退居江南成为南宋。辛弃疾虽然生在济南,但因为父母早逝,由爷爷辛赞抚养长大。年幼时,辛弃疾随时任亳州谯县县令的祖父辛赞在谯县读书。辛赞非常喜欢这个聪慧过人的孙子,经常带着他游览名山大河,开阔他的见识,向他灌输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耳闻目睹在金国的统治下汉人过着悲惨的生活,很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祖父去世后,时年二十岁的辛弃疾才回到了故乡。

  公元1161年,济南农民耿京拉起了抗金队伍,辛弃疾闻讯效法耿京,在济南南部山区也聚众举起了抗金义旗,并在投靠耿京不久,于1162年南渡淮河、长江,投奔了南宋。南宋朝廷昏庸无能,执意偏安江南,让辛弃疾宦游江南三十多年而报国无门,也使得他再也未能踏上故乡的土地。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于江西铅山。

  八百多年来,辛弃疾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的词作,称为“词中之龙”,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坛豪放派代表的地位。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为人和事迹流传广泛。他死后,全国各地老百姓自发为其树碑立传,形成了一股长久不衰的稼轩热,产生了一门以爱国主义为主基调的稼轩文化。

  济南市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稼轩书院无疑是研究稼轩文化专业机构,他们确定了济南是辛弃疾出生地、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是辛弃疾去世地,却没有确定辛弃疾的祖籍地。

  因为辛弃疾这个共同的话题,2022年6月19日晚上的那次聚会,虽然我们跟济南的文友初次相逢,却彼此之间相谈甚欢。稼轩书院马涛院长说,他们在临洮查阅了明代《临洮府志》,可以说收获颇丰,但也留下了遗憾。

  我问,什么遗憾?说出来嘛。

  马涛院长说,我们没有找到辛弃疾祖坟和墓碑,也没有见到祖谱。

  在场的临夏州文联主席苏靖宁说:“你们在临洮(狄道)找不到墓碑,可以到康乐县辛家集去找。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古狄道西乡,就是现在行政区划中的康乐。我在康乐工作时,就多次去过辛家集,它就在凤凰山下。辛氏族亲后人仍在辛家集居住,辛氏祖陵保存完整。”

  时隔不久,从新闻中得知康乐县被确定为辛弃疾祖籍地。

  时隔八个月,我陪同文化学者、美学副教授师凤轩一行,于2023年3月17日到康乐县城北面的辛家集。我们在辛氏祖陵,见到了辛氏初祖辛蒲、辛武贤、辛庆忌之墓,也见到了辛氏族谱编著者辛仲平。辛仲平说:“据所藏民国戊子重録《辛氏宗谱》、民国乙亥《菱湖辛氏族谱》之肇周大夫甲公后迁居陇西源流之图所记载,并结合康乐县辛氏后裔辛靖军所提供的《辛氏起源·世系·族史人物关系瓜瓞解》中记述,其初始祖辛蒲自汉初迁陇西狄道,至隋辛公义之子辛亮,其十八世孙辛维叶于北宋初年迁济南。经六世到南宋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所有谱系资料完整无误。”

  追根溯源,辛氏一脉就追到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禹便是夏朝的第一代国王,第二代国王就是启。启有个庶子,也就是启的妾所生之子,叫莘。他就是辛氏的老祖宗。启封庶子莘于虢国,所封地就成了莘地,也就是陕西省合阳县。由于“莘”与“辛”读音相近,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辛氏起源及族谱从公元前1066年西周辛甲开始,记载他弃商从周,封为太史,这已经属于诸侯卿大夫之列,可见辛甲地位之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辛甲长子辛腾为秦将军。

  辛氏一族西迁陇西狄道的时间是公元前206年,这时候秦朝刚刚灭亡不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领地为巴、蜀和汉中。楚汉相争中,刘邦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为了稳固关陇,他派兵到关中、宝鸡、宁夏、陇山一带驻扎,命辛蒲以军事豪强的身份带领一族人马,前往陇西狄道辛家集,就是今天的康乐县辛家集镇守,从此辛氏在这里生根发芽,繁衍生息。辛蒲为辛腾曾孙,家谱记载是赵、魏名将,可见战国七雄争战不休,秦将军辛腾的后人先后效力于赵魏两国,后来归服刘邦。

  自汉至唐,辛氏在陇西郡形成望族,显贵当地,产生了诸多名人,比如破羌将军辛武贤、酒泉太守辛庆忌(左将军),还有隋朝时候的辛公义。辛姓在其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许多郡望,主要在陇西、天水、雁门,而陇西郡确是辛姓人最早、最主要的聚居地。所以,前人称辛氏为“陇西望族,山右名家”,还说“天下辛姓共一家”,就是这个原因。



上一篇 两枚金印,藏着仇池古国的秘密   下一篇 轩辕故里 庞公奇石 安保堂的雕刻
随机推荐文章
·"闭月"美人貂蝉
·貂蝉,一身娇艳一生谜
·天职演员
·覆水之舟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滴走在不归路上的眼泪
·唐玄宗为何迷恋杨玉环
·美人系列
·王昭君为何出塞?
·王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
·昭君出塞传佳话
·西施沉江
·西施与檇李
·杨贵妃是否恋上李太白?
·揭秘杨贵妃与唐玄宗、李白之间三角
·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
·最早的牺牲品——西施
·被男人拿出去换“和平”——王昭君
·奉命勾引禽兽父子——貂婵
·安史之乱的替罪羊——杨贵妃
·名字隐喻命运三国时貂蝉助王允诛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色情女间谍
·祝英台情动天地
·孟姜女:苦情戏女主角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