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两枚金印,藏着仇池古国的秘密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7-3-26 20:38:27 阅读:3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中,两枚魏晋时期的金印非常引人注目。出土于西和县西高山一带的这两枚金印,虽非宏观巨制,但却总能赢得专家学者的青睐,那么,它们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呢?

  两枚金印,一枚出自三国曹魏时期,通体黄金铸造,重153克。方台体,羊钮,羊呈跪姿,体貌驯顺;圆穿。印面方形,凿刻篆体阴文“魏归义氐侯”。该印是曹魏政权赐予仇池国的印信;另一枚则出自晋代,也是黄金铸造,重94克。方台体,驼钮,驼呈跪姿,体貌驯顺;圆穿。印面方形,凿刻篆体阴文“晋归义羌侯”。

  ▲魏归义氐侯金印(左图)、晋归义羌侯金印(右图)(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两枚金印都是三行五字布局,不论“魏”还是“晋”字都是独占一行两字位置,疏密得当,整体协调美观。

  资料显示,这两枚金印是魏及晋赐予仇池国的印信,是研究氐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为什么这两枚金印来自西和?仇池政权又是如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呢?

  近日,我们前往西和仇池山,寻找其中的秘密。

  ▲遥看仇池山“平田百顷”的地貌(黄兆奎摄)

  (一)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部大桥乡东段西汉水北岸,距离县城50公里。按资料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

  站在西汉水边的分路口四望,群山奔涌而来,仇池山——远看像浮在波涛间的一艘巨大的海船,气势非凡;近看危崖百丈,一条公路盘山而上,让人为之胆寒。

  ▲仇池山上的盘山公路(张平良摄)

  从盘山公路俯瞰,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流,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二水汇流而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雄关。山脚下的河流,似一条锦缎缠绕着流过。天很高,云很低,蜿蜒的盘山路与西汉水平行,好似流水的延续,将仇池山一段段地缠绕起来。

  ▲仇池山下的西汉水迤逦远去(维力兄弟摄)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曾这样记载仇池山的险峻:仇池绝壁,峭峙孤险,登高望之,状若覆壶,其高二十余里,隘路若羊肠三十六盘,上有平田百顷,煮土为盐。

  早在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开西南夷时,在氐族聚居的仇池山骆谷(今仇池山北麓洛峪河北岸灯塔村)设立武都郡,加强对当地的统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割州掠郡,自建政权。东汉建安元年,氐族部落酋长杨腾为“部落大帅”,其子杨驹“勇健多谋略”,他率众跋山涉水来到四面绝壁、三面环水的仇池山天堑,仇池山成了他图谋霸业的基石。

  杨氏政权真正以国家形态正式出现在政治舞台,是在公元296年。这一年,杨茂搜率部族4000余家,由略阳还居仇池故地,建立了仇池国(前仇池国)。

  仇池国骆谷城遗址在今西和县洛峪河东岸的腰庄村,与仇池山对峙。仇池山乃仇池国的大本营,骆谷城是前仇池国治所。北魏《筑骆谷城诏文》对孝文帝诏筑骆谷城有较详细记载。唐代又重筑。骆谷城城垣宏伟,上有残留。城东最高峰耸立的一石堡城,至今依然屹立不倒。

  ▲危崖百丈,望之胆寒的仇池山

  后仇池国治历城,历城在今西和县城附近,后迁至骆谷。仇池国灭亡后的100多年,北魏在骆谷城置州、郡、镇。氐人杨氏曾屡次反扑仇池,多在骆谷城被击败。

  如今的仇池山上还留有大量瓦片、砖石,还有少量舂火药的石臼。同时还出土了氐羌王侯金印、石锤、镞、弩、斧、剑、钺等兵器。

  站在山顶四望:土地平旷,村舍相守;小渠流水淙淙声中,桃花朵朵、麦苗青青……而仇池古国早已在岁月的积尘中被湮没得没留下一点印痕,此时临风怀想,怎能不起思古之幽情?

  ▲航拍仇池山(张平良摄)

  (二)


  杨茂搜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氐族领袖人物。他回到仇池后,充分利用这里山川险要、河流湍急的地理优势,打着自保的旗号,广开贤路,招纳四方豪杰,不但使受到战乱威胁的氐族部落纷纷归顺,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关中流亡士人的依附。有不少人视仇池为“洞天福地”,杜甫曾向往“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苏东坡不但梦到仇池,而且还将一奇石命名为“仇池石”,甚至他的读书笔记也被取名为“仇池笔记”。

  此后,氐人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随着中原政治大潮历经多次大起大落。在战乱频繁之际,仇池国是各强国“远交”的对象,前秦皇帝苻坚、北魏主拓跋焘纷纷将女儿远嫁仇池,以寻求政治联姻。一旦诸国安定,国力强盛,仇池国便在重兵压境之下,频遭血光之灾。和仇池国并存的魏晋等诸多政权,无论对仇池国采取何种交伐手段,其实质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减少边疆及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和袭扰。

  仇池国历时300多年,传18代,33主,不仅在氐族政权中时间最长,也是其他十六国不能相比的,其时长几乎和魏晋南北朝相始终。

  杨茂搜的后人在仇池一带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政权。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出兵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声讨权臣上柱国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氐族逐渐消失……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杨茂搜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氐族领袖人物。他回到仇池后,充分利用这里山川险要、河流湍急的地理优势,打着自保的旗号,广开贤路,招纳四方豪杰,不但使受到战乱威胁的氐族部落纷纷归顺,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关中流亡士人的依附。有不少人视仇池为“洞天福地”,杜甫曾向往“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苏东坡不但梦到仇池,而且还将一奇石命名为“仇池石”,甚至他的读书笔记也被取名为“仇池笔记”。

  此后,氐人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随着中原政治大潮历经多次大起大落。在战乱频繁之际,仇池国是各强国“远交”的对象,前秦皇帝苻坚、北魏主拓跋焘纷纷将女儿远嫁仇池,以寻求政治联姻。一旦诸国安定,国力强盛,仇池国便在重兵压境之下,频遭血光之灾。和仇池国并存的魏晋等诸多政权,无论对仇池国采取何种交伐手段,其实质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减少边疆及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和袭扰。

  仇池国历时300多年,传18代,33主,不仅在氐族政权中时间最长,也是其他十六国不能相比的,其时长几乎和魏晋南北朝相始终。

  杨茂搜的后人在仇池一带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政权。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出兵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声讨权臣上柱国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氐族逐渐消失……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上一篇 占据祁山要道,仇池国兴旺的关窍所   下一篇 辛弃疾的康乐
随机推荐文章
·落雁
·沉鱼
·戴耳坠的传说
·貂蝉拜月
·"闭月"美人貂蝉
·貂蝉,一身娇艳一生谜
·天职演员
·覆水之舟
·一骑红尘妃子笑
·一滴走在不归路上的眼泪
·唐玄宗为何迷恋杨玉环
·美人系列
·王昭君为何出塞?
·王昭君千载琵琶作胡语
·昭君出塞传佳话
·西施沉江
·西施与檇李
·杨贵妃是否恋上李太白?
·揭秘杨贵妃与唐玄宗、李白之间三角
·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
·最早的牺牲品——西施
·被男人拿出去换“和平”——王昭君
·奉命勾引禽兽父子——貂婵
·安史之乱的替罪羊——杨贵妃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