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充分发挥书法的文化育人功能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7-6-13 0:14:48 阅读:5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国历史、文学、哲学、绘画等多种文化形态于一身,以博大精深的意境和文化特质为世人瞩目。

  书法具有特殊的文化育人功能。当下,书法教育不能单纯进行技法的锤炼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探究其文化育人功能,以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为书法教育的首要任务。

  书法有利于文化自信。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极其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书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文化信仰和价值坐标,学习书法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

  书法有利于立德树人。唐代韩愈在他的代表作《原道》中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中国书法传统中亦有着明确的价值判断,自杨雄的“书,心画也”之论始,继而有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后有刘熙载“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种种表述。这些书学传统历来为学书人所敬畏和推崇。苏轼的“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说明书法家的德行与心境对书法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书法能够激发学书者思想、学识的期望值并促使其思想品德得以升华。

  书法有利于提升文学修养。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篇佳作无不是文辞优美、意蕴深远的倾情之作。王羲之《兰亭集序》尽显文采风流;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苍劲沉郁,饱含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孙过庭《书谱》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境界,名词佳句比比皆是,被后世学书人奉为圭臬。学习书法不能仅关注笔法、结构、章法的领悟和淬炼,更应加强对笔墨形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髓的学习。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书法艺术“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必由之路。

  书法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升。学书者通过无数次对历代名作心手相摹进阶至心悟手从,再到最终的心手双畅,是眼、心、手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生发的一个过程。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领悟的过程,每达到一层境界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不断欣赏、分析、思考、揣摩的过程中,最终达到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

  为了让书法凸显其自身的文化品性和文化育人功能,《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每周必须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书法课,书法课程必须“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书法教育在城市地区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潘伯鹰先生说:“书法是最容易和省钱的游戏!”而且这种游戏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既能育德、启智、健体,又能提升审美和文化修养。通过书法教育,让青少年放下手机,拿起毛笔,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去品味生活,在一次次与经典作品的对话中去感悟生命,认识世界,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表现。期待今后书法教育遍及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激励青少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文化自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上一篇 赵孟頫对《楚辞》的图像呈现   下一篇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一生得意笔
随机推荐文章
·哈尼族民间故事:“苗爱拿”节
·哈尼族民间故事《火童》
·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哈尼族葬礼“莫搓搓”的风俗来历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哈尼族民间故事】猫、狗、蛇和穷
·哈尼族民间故事:勇敢的阿扎(为什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特波还高利贷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作弄山官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祖传之宝
·哈尼族民间故事:背白拉白
·哈尼族民间故事:关于太阳和月亮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
·哈尼族民间故事:蛤蟆讨媳妇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人没有文字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寻求光明的传说《
·哈尼族民间故事:传人种的传说
·哈尼族民间故事:红爹米爹(哈尼语
·蒙古族民间故事:成吉思汗的板指与
·满洲里金代边壕的传说
·蒙古族起源故事——苍狼与白鹿的传
·蒙古草原第一寺——莫力庙的传说
·蒙古族民间故事:苏和与白马(马头
·蒙古民间故事:百合其其格与黄骠马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