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小象木桩现象】塞利格曼效应,谁制造了绝望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6-10-15 0:36:57 阅读:3

塞利格曼效应,谁制造了绝望

通常情况下,人们捕捉到的是小象,他们把小象养在木桩制成的围栏内。小象小时候曾想过逃跑,但是,那时候它们力气还小,无论如何用力都对付不了木桩。时间久了,小象内心深处就树立了一个牢固的信念:眼前的木桩是不可能被扳倒的。即使小象长大成为大象,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扳倒一棵大树,也依旧对圈禁它的木桩无能为力。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塞利格曼效应”,通常是指动物或人在经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刚开始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对狗进行令其感到痛苦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之后,蜂音器一响,在对其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这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塞利格曼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那么,在人身上是否也存在着这一特性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旦沾染上习得性无助,人们就会在内心给自己筑起一道永远的墙,他们坚信自己无能,放弃了任何努力,最后导致失败。

不久之后,塞利格曼进行了另外一个实验:他将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声,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声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声,不过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噪声停止;第三组是对照,不给受试者听噪声。当受试者在各自的条件下接受一阶段的实验之后,又令他们接受另一种实验。实验装置是一个“手指穿梭箱”,受试者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就会听到强烈的噪声,但放在另一侧就听不到噪声。实验表明,能通过努力使噪声停止的受试者以及对照组会在穿梭箱实验中把手指移到另外一边;但第一组学生的手指始终停留在原处,任由噪声响下去。这一系列实验表明习得性无助也会发生在人的身上。

习惯是一种自然,人们若不自觉地沾染上习得性无助,就会有一种“破罐子破碎”“得过且过”的心态,而且,这种消极心态很有可能会感染给他人。有的员工在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电话刚接通就开始说:“你们没有这个计划啊?那好,再见。”他的脸上没有失望的表情,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即使上司告诉他“这个单子你去跟一下”,他也会无奈地表示:“跟了也没用,他们没兴趣的。”这些都是生活中典型的习得性无助,也许他们就是我们的一个缩影。

有一天,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先生接到了一个高中女孩的电话,在电话里,女孩子带着沮丧的口吻重复着:“我真的什么都不行!”罗伯特教授感觉到她的痛苦与压抑,他亲切地询问:“是这样吗?”女孩好像对自己特别失望:“是的,我和同学的关系不好,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一般,老师也不正眼瞧我;妈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却无法满足她的愿望;我喜欢的男孩也不再喜欢我了,我已经感觉不到生活里的阳光了……”罗伯特教授追问:“那你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女孩继续说:“不知道,也许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吧!”经过了一番交谈,罗伯特教授明白了女孩的问题——习得性无助,却又缺乏鼓励。假如一个人长时间在挫折里得不到鼓励与肯定,那真的会逐渐养成自我否定的习惯。

接着,罗伯特教授说:“我觉得你有很多优点,有上进心、是个懂事的孩子、说话声音很好听、很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强、做事情认真、能够与人沟通……你看看,我们才聊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你有这么多的优点,你怎么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呢?”女孩惊讶地问:“这能算优点吗?没有人这样说过呀?”罗伯特教授回答说:“从今天开始,请把你的优点写下来,至少要写满10条,然后,每天大声念几遍,你的自信心会慢慢回来。要是发现了新的优点,别忘了一定要加上去啊!”

教授罗伯特先生这样告诉他的学生:“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有许多人像这个女孩一样,在经历过挫折之后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我希望你们今后彻底打消这种念头,无论什么时候,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

1.经常说自己不行,最后真的不行

经常把“我不行”“我不能”挂在嘴边,这是愚蠢的做法。因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旦经受某个挫折就断然给自己下结论“不行”,实际上是给自己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时间长了,你真的会习惯性地说“我不行”。

2.可怕的不是环境,而是面对失败的态度

多次失败之后,人们成功的欲望就减弱了,甚至会习惯失败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实可怕的不是环境,不是失败本身,而是这种无能的感觉以及我们面对失败的态度!当习惯成了自然,习得性无助就会粉墨登场——令人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而它也会成为侵蚀组织躯体的蛀虫。

减压启示

很多人在经历了一两次挫折之后就好像失去了挫折免疫能力,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于成功的渴望。由于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而且,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么努力都会无济于事,即使面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还是以消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心态,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让心坚强起来,摆脱无助的境地。


上一篇 别小看了漫画这件事,它能让你变聪   下一篇 余建祥:思维的六个层次,你站在哪
随机推荐文章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罗晓财状告恶霸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习领总的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两个赶马人
·彝族民间故事-二龙抢宝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彝族俐侎人的火把节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
·彝族月琴的传说
·“踏歌而舞”的侗族赶歌会来历
·智斗变婆(侗族经典民间故事)
·侗族风雨桥的传说
·老师坡与老师洞
·侗族传说:长发妹白惹
·侗族神话《救太阳》
·侗族民间故事:柴生和青蛙姑娘
·侗族民间爱情故事:珠郎和娘美
·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侗族林王节的传说
·长发妹(侗族民间故事)
·白牦牛的传说
·蝙蝠称王
·小王子寻找仙女的心花为父治眼
·傻驸马
·明察秋毫的法官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