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简牍千里寄相思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7-11-18 0:29:10 阅读:10

  新华社兰州2月14日电 题:简牍千里寄相思

  新华社记者何问、崔翰超、张睿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内,一个刻有“忠”“情”二字的木制“圆盖”引人遐想连篇。专家表示,这件尚未向外界公布的文物,可能蕴含着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情感纠结。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介绍,该文物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直径为5.3厘米,厚度为1.5厘米,两面分刻有“忠”“情”二字,边缘并不规整。专家推测,它或许是一个常见器皿的盖子。

收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敦煌悬泉置遗址文物,正反面分别刻有 “忠”字与“情”字。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汉代民众多不识字,刻字之人更可能是一位有文化的官吏。他可能在随身使用的器皿盖上刻下所思所想。”肖从礼说,“情”字在汉简中并不常见,其中可能蕴含古人戍守边地忠孝难两全的纠结,也可能是作为爱情信物,象征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汉代屯兵戍边之所。河西走廊朔风如刀,却斩不断儿女情长。

  车马很慢,路途很远,情书信物上的浅浅情愫、深深相思,穿山越岭才能到意中人身旁。沧海横流,光阴如梭,历史所残存的点滴中满是跨越两千多年的爱与浪漫,其中汉简尤为直接。

  在纸张面世之前,中国人利用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肖从礼介绍,汉简由官方统一制作,尺寸有严格规定,标准的官方文书长23厘米、宽1.1厘米。除竹简外,古人主要选用不易晕染、不易折断的胡杨、红柳和松木制作木牍,造价不低。

  “由此可见‘一纸情书’在古代有多贵多重。”肖从礼说,汉代书信“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语言简洁精炼,常在日常关切中掩藏对爱人的爱与思念。有一枚简牍,上写“幸毋相忘”,表达了一位男性对女性的思念之情。、

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汉代简牍,目前收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资料图片)。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的另一枚简牍,实证夫妻之爱不会被遥远的距离隔断。“敦煌寿陵里赵负趣自言,夫訢为千秋燧长,往遗衣用,以令出关”,这是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一份出关“申请书”。这位女子的丈夫在玉门关外值戍,她在立冬前请求出关,为丈夫送御寒衣服。

  拳拳关切在字句间流淌。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玲表示,在汉代,古人对思念与爱的表达总是热烈而直接,女子更甚。如汉代有名的“情话”就有“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和“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从古至今,浪漫的形式多样。不管是为妻画眉,还是明知送不出,却依旧要涉江采撷那朵莲花的坚持,抑或是不能相守,却要送绸缎作被的期待,蕴含的都是亘古未变的爱意。”杨玲说。

  据介绍,甘肃是中国简牍出土大省,迄今共出土8万多枚简牍,现存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80%以上。(完)



上一篇 爷爷留下的传家宝,是70年代末的   下一篇 中国学者海淘敦煌文献15载:让流
随机推荐文章
·张天师的传说(二)--雷劈老元
·张天师的传说(三)--天师下凡
·张天师的传说(四)--点化小孩
·张天师的传说(五)--火烧妖精
·姑娘化玉的传说故事
·幸福鸟
·国王与阿凡提
·白天鹅救英雄的美丽传说
·姑娘坟的来历
·阿热善温泉传说故事
·樊梨花与木垒河
·新疆维吾尔民间故事精选
·新疆民间故事——玉的传说
·香妃的故事
·尼曼芝与霍宁芝
·扎穆里姑娘
·燕子
·九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后娘的故事
·连心溪的故事
·台湾民间故事《不老泉》
·台湾民间故事之蛇郎君
·台湾民间故事——元宵怀念椅子姑
·台湾民间故事:阿里山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