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明代陇右两藩王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0-11-20 10:25:53 阅读:6

  原标题:明代陇右两藩王

  韩藩辅国将旱朱徵折墓志

  兰州上西园肃藩郡王墓出土的镶宝石金凤凰

  明太祖朱元章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此时残元势力虽已退回大漠,但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明太祖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上。因为他们拥有军权,镇守着边塞,故称为“塞王”。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万余人。王府中设有自成体系的宫属。在今甘肃境内,曾有肃王、岷王、韩王、安王、庆王建藩,其中影响大的有肃王和韩王。

  先说韩王。明太祖将第二十子朱松封为韩王,就藩辽宁开原,其第二十二子朱楹被封为安王,封地在平凉,因无子,国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松之子朱冲域接替安王改封平凉,宣德五年(1430年)就藩平凉。韩王共传11王,213年。

  韩王家族岁支禄粮407114.4石,银111396.36两,相当于嘉靖时平凉县夏秋两季田赋收入的19倍。另外还有屯田遍布平凉全境,王府邸店布满平凉东关。这样丰厚的财力,供养着遍布平凉城内的韩王庞大家族。明人李攀龙的七绝诗描述了这种奇特现象:“春风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韩王府是在安王府旧址上扩建的,周长5里,殿阁楼台分布如制,还在平凉城北建柳湖,杨柳依依,亭图水榭相映于湖光山色之中,韩王携僚属畅游其中,饮酒赋诗。历代韩王多有文学素养,其中韩昭王好读书,能书画,著有《冰壶遗稿》《千字文法帖》等。他还建立崇文书院,课读其子弟。由于明代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史》卷六,《诸王传》一),因此只能寄情于宗教和文化生活上。历代韩王不仅崇道,而且礼佛,他们出资兴建道教名山崆峒山的宫台道观,建造平凉东关延恩寺宝塔、崇福寺、南庄寺等佛教建筑,以寄托他们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进军平凉。平凉民众打开城门迎接,第十一代韩王朱亶堉逃往庆阳被捉,王府灭。

  再说肃王。肃王朱楧,系明太祖第十四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汉王。二十四年(1391年)奉太祖之命,与卫、谷、庆、宁氓五王练兵于临清。二十八年(1395年)初就藩甘州(今张掖)。六月,诏掌管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三十年(1397年),诏督军电田,遇有征伐,亲率精兵,与长兴侯耿炳文等进讨。朱楧生母郜氏无名号,应是宫女。封建帝王家,子因母贵,朱楧在与其24个兄弟的竞争中,就凭这一点,处于劣势。但是明太祖何以这等倚重其十四子将其封于边塞重镇,付以重兵呢?这是因为朱楧善于骑射,有谋有勇深得太祖赏识,亲切呼之为“秀才”,并赐给宋本《淳化阁帖》、龙胆壶、凤喙卮三宝。让他据名藩,控要害,太祖是放心的。但是甘州肃州经常发生兵变,建文元年(1399年),肃庄王奏准内徙移藩兰县(洪武二年降兰州为兰县,成化十三年复为兰州)。

  是年,明惠帝遣曹国公李景隆在兰县元代兰州署内建成肃王府,府东建凝熙园。但好景不长,建文帝、永乐帝等为保持中央集权,弱藩王的权力,剥夺军权。宣德以后,索性禁止藩王晋京,禁止相互见面,禁止出城。永乐六年(1408)三月,因朱楧捶杀三名兰州卫卒接受哈密进马,永乐帝下诏逮其长史,械送京师处理。四月,朱楧又因听信百户刘成一面之词,开罪平凉卫军。永乐帝又诏械送刘成等到京师问罪。其中透露的信息是,规规矩矩作藩王,不要胡思乱想。在巨大的精神重压下,朱楧郁郁不乐,于十七年(1419年)卒,谥曰庄。

  肃王共传9世11王。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破兰州,处死末代肃王朱识,历时251年的肃王世系终结。

  肃王在临洮、平凉、庆阳、巩昌等府占用大量土地和财产,仅兰州就有庄田2000顷36亩,房店铺面共311间,水磨34轮,船磨3只,煤洞6眼,琉璃瓷窑8座。肃王雄厚的财力,供其养尊处优,但遇兰州有大工程时,历代肃王常常慷慨捐资,如建筑兰州城墙,修筑城内外官道,修补溥惠渠,修葺寺庙道观学宫等,不一而足。


  遇到灾年,肃王捐银救灾,或以工代赈,赈济灾民。明代某年大旱,路有饿殍,肃王以工代赈,僱饥民采石北山,叠石为假山,上建庙宇,山下凿深洞,人称山子石(今名山字石),官名凝熙园,为肃王花园。清代兰州进士金文同赋长诗《凝熙观诗》,纪其事:“尘寰峭削突峰峦,玲珑如瑑巧如攒。王宰五日画不得,春风邀我步姗姗。万户千门驱眼底,屋瓦鳞织太仓米。咄嗟城市有山林,人道旧是肃藩邸。肃藩分土近西羌,台榭参差抱回廊。二百年来寻遗迹,岿然独存鲁灵光。犹忆全盛时,天家挥霍等沙泥。不惜黄金买颦笑,复为新宠浚陂池。陂池波暖碧浸淫,徘徊无地可登临。穿凿竟欲陋神工,劚石片片南山阴。良匠惨淡经营里,天然丘壑嶙峋起。蓬壶奇谲状无名,等闲不涉阮孚履。又闻当年岁苦旱,饿莩枕借纷然见。王曰唏嘘此灾黎,安得雨粟俄顷遍?初分宝玉尚盈藏,豆区何烦市惠忙。土木之兴仍代赈,耗尽百万恤痍疮。自此两说人脍炙,我缘此语重叹息。倘得诸藩共子民,福禄何至惨杯蚁。谁知王气钟辽东,薄海倏忽转鸿蒙。善才几时罢歌舞,栋宇齐化梵王宫。梵王宫殿笼云烟,一刹那中别有天。朴栏顿讶鹫飞来,身已宛转上层巅。嵌空幻出蛟龙戏,当年徒竭为山智。惆怅仙果证三生,干坤独许片石寄。君不见秦阿房汉长杨,焦土苍苍剩夕阳。又不见肃王故府已黍离,沧海阅尽一拳支。”

  同时肃王的随扈多为江南士人,他们将那里的先进文化带到兰州,使兰州“有南土风,士勤读嗜学,重气谊,仪度彬雅斐郁”(万历三十三年《临洮府志》)。元代,兰州只考中两名举人,而明代原籍高邮的黄谏,考中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可为兰州破天荒的盛世,到明末,兰州考中26名进士、116名举人、179名贡生,位居陇山以西各州县第一。其中多为“南土”移民后裔,例如兵部尚书彭泽原籍长沙,保定府知府赵英原籍南京等。

  永乐以后,历代肃王深居王府之内,不能参与政治、军事活动在地方官的监视之下,又不能随便离开王府,内心相当苦闷,就转移注意力,笃信道教,多建道观,自拟道号,诵经炼丹,以颐养天年。如靖王为光霁道人,怀王为歧冈道人,昭王为星海道人,识鋐为太华道人等。他们潜心习文作诗,书法绘画各有造诣。庄王所撰《金天观铭记》,洋洋洒洒,文采斐然。靖王博雅好文,其诗格调古雅,著有《沧浪亭集》。昭王著有《星海诗集》。懿王有才学,所写诗文盈笥。怀王狂草诗碑立于拂云楼。宪王刊印《大藏经》,并与其子识鋐,令名匠摹刻宋本《淳化阁帖》,使这一名帖传于后世。识鋐好诗文,善书画,其力作草书《千字文》手卷,运笔圆浑洒脱,通篇一气贯注,颇见功力才气。

  清顺治时,离肃王府废弃不足十年,狄道进士张晋游览之余,写《过故肃邸》:“直北王宫天与齐,寒烟深锁大荒西。斜阳尘掩红棂闭古木云封苍叶低。帝子渚光花漠漠,王孙阶上草萋萋。可怜歌舞当年地,几树残杨鸦乱啼。”显赫的王孙灰飞烟灭,但古木衰草依旧,而逆历史潮流的藩王制度则永远消失了。

  □邓明 文/图


  遇到灾年,肃王捐银救灾,或以工代赈,赈济灾民。明代某年大旱,路有饿殍,肃王以工代赈,僱饥民采石北山,叠石为假山,上建庙宇,山下凿深洞,人称山子石(今名山字石),官名凝熙园,为肃王花园。清代兰州进士金文同赋长诗《凝熙观诗》,纪其事:“尘寰峭削突峰峦,玲珑如瑑巧如攒。王宰五日画不得,春风邀我步姗姗。万户千门驱眼底,屋瓦鳞织太仓米。咄嗟城市有山林,人道旧是肃藩邸。肃藩分土近西羌,台榭参差抱回廊。二百年来寻遗迹,岿然独存鲁灵光。犹忆全盛时,天家挥霍等沙泥。不惜黄金买颦笑,复为新宠浚陂池。陂池波暖碧浸淫,徘徊无地可登临。穿凿竟欲陋神工,劚石片片南山阴。良匠惨淡经营里,天然丘壑嶙峋起。蓬壶奇谲状无名,等闲不涉阮孚履。又闻当年岁苦旱,饿莩枕借纷然见。王曰唏嘘此灾黎,安得雨粟俄顷遍?初分宝玉尚盈藏,豆区何烦市惠忙。土木之兴仍代赈,耗尽百万恤痍疮。自此两说人脍炙,我缘此语重叹息。倘得诸藩共子民,福禄何至惨杯蚁。谁知王气钟辽东,薄海倏忽转鸿蒙。善才几时罢歌舞,栋宇齐化梵王宫。梵王宫殿笼云烟,一刹那中别有天。朴栏顿讶鹫飞来,身已宛转上层巅。嵌空幻出蛟龙戏,当年徒竭为山智。惆怅仙果证三生,干坤独许片石寄。君不见秦阿房汉长杨,焦土苍苍剩夕阳。又不见肃王故府已黍离,沧海阅尽一拳支。”

  同时肃王的随扈多为江南士人,他们将那里的先进文化带到兰州,使兰州“有南土风,士勤读嗜学,重气谊,仪度彬雅斐郁”(万历三十三年《临洮府志》)。元代,兰州只考中两名举人,而明代原籍高邮的黄谏,考中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可为兰州破天荒的盛世,到明末,兰州考中26名进士、116名举人、179名贡生,位居陇山以西各州县第一。其中多为“南土”移民后裔,例如兵部尚书彭泽原籍长沙,保定府知府赵英原籍南京等。

  永乐以后,历代肃王深居王府之内,不能参与政治、军事活动在地方官的监视之下,又不能随便离开王府,内心相当苦闷,就转移注意力,笃信道教,多建道观,自拟道号,诵经炼丹,以颐养天年。如靖王为光霁道人,怀王为歧冈道人,昭王为星海道人,识鋐为太华道人等。他们潜心习文作诗,书法绘画各有造诣。庄王所撰《金天观铭记》,洋洋洒洒,文采斐然。靖王博雅好文,其诗格调古雅,著有《沧浪亭集》。昭王著有《星海诗集》。懿王有才学,所写诗文盈笥。怀王狂草诗碑立于拂云楼。宪王刊印《大藏经》,并与其子识鋐,令名匠摹刻宋本《淳化阁帖》,使这一名帖传于后世。识鋐好诗文,善书画,其力作草书《千字文》手卷,运笔圆浑洒脱,通篇一气贯注,颇见功力才气。

  清顺治时,离肃王府废弃不足十年,狄道进士张晋游览之余,写《过故肃邸》:“直北王宫天与齐,寒烟深锁大荒西。斜阳尘掩红棂闭古木云封苍叶低。帝子渚光花漠漠,王孙阶上草萋萋。可怜歌舞当年地,几树残杨鸦乱啼。”显赫的王孙灰飞烟灭,但古木衰草依旧,而逆历史潮流的藩王制度则永远消失了。

  □邓明 文/图



上一篇 明朝那场最大的朝堂群殴事件,是他   下一篇 千古名关金城关 背后有多少波澜壮
随机推荐文章
·奈何桥上等着我
·鲁班托梦王秀才
·九仙山传奇
·白娘子传奇
·和尚背尼姑
·还魂草
·狐母智救爱女
·六月六太阳节
·鬼节传说
·羌族传说故事:莎朗舞的来历
·云朵上的民族:羌族
·羌族传说故事:“云云鞋”的传世故
·羌族传说故事:羌戈大战的史诗故事
·羌族传说故事:木姐珠和斗安珠的爱
·海棠不争春
·遇坟三尺不动土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故事
·春节的传说故事
·鬼节的传说
·古代风水故事大全精选:古代民间风
·民间风水故事传奇:商人与风水先生
·放牛娃的传奇故事
·宫女图的故事
·阿诗玛的故事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