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人拉汽车过六盘山 90年前“驴友们”镜头里的甘肃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2-22 17:20:27 阅读:6

  原标题:人拉汽车过六盘山 90年前“驴友们”镜头里的甘肃

六盘山上旅客拉车场景。

兰州黄河水车。

兰州黄河岸边的羊皮筏子。 本版照片均为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拍摄

摄影旅行团成员在泾川南石窟合影。

  1926年创刊于上海的《良友》画报曾引领海内外华人“读图”风气之先——《良友》画报时任主编梁得所担任领队,张沅恒、欧阳璞、司徒荣为成员,携相机六部,抱着编纂一部中国影像志、使国人全面直观认识祖国壮丽河山与风土人情的雄心于90年前慨然启程。他们也在甘肃兰州、平凉等地留下了足迹。

  《良友》画报于1936年编辑出版了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西北采风摄影选集《西北一瞥》。当年的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由潼关起经西安兰州宁夏沿河套迄绥远止”,全程四千五百余里,行经陕甘宁绥四省,历时一个半月,所拍摄的关于甘肃的照片,既包括名胜,亦有旅途纪实,为我们展现了90年前真实的陇原剪影。

  故事先从泾川南石窟寺讲起。

  1925年,此地曾上演了中国文物保护史和甘肃近代史上一桩著名公案——美国人华尔纳、翟荫、傅爱伦等去敦煌途经泾川,私往南石窟临摹、摄影,并盗去碑首一块,剥下二号窟壁画,引起当地群众义愤。经同行北京大学教授程万里调停,华尔纳等赔礼道歉并付大洋66元作为修理费,方告平息——陈万里《西行日记》和《泾川县志》均有载。

  时隔七八年,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完成了在陕西彬县大佛寺的拍摄工作,在朔风中由陕入甘,首站就选在泾川南石窟寺。

  良友的《西北一瞥》中收录了两幅南石窟寺旧照,第一幅题为《南石窟外观》,照片说明曰:“南石窟在甘肃泾川县南十余里,系魏初所建,连绵约半里,内均雕刻佛像,惜年来被人偷窃,残留者已不留什一。”第二幅题为《南石窟魏代造像》,照片说明曰:“图为南石窟残留造像中之最完善者,正中立像,高约二丈,神彩生动,为魏代佛教艺术之珍品。”经对比,这幅旧照应为今日南石窟寺之一号窟。

  值得注意的是,此照中不仅有旅行团成员,还出现了一位身着军装人士陪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地方当局从华尔纳事件汲取教训,唯恐再有游人顺手牵羊,遂指派军警在摄影现场监护;二是鉴于旅行团从大上海而来,名头响亮,故地方当局派军警随行保护亦未可知。

  此外,今人胡新亮《壮游从此始:纪念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出发八十周年》一文还收录了另一幅旅行团全体成员当年在南石窟寺之合影,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几位沪上著名记者皮衣皮帽外加风镜,颇有西部片型男范儿,手持绘有《良友》画报LOGO和“良友摄影团”字样的三角形团旗,等于借南石窟宝地打了一回广告。

  拍完南石窟,旅行团启程乘车赴兰,沿途留下了几幅难得的旅途风光与旅行纪实照片。今日的庄浪梯田可谓国内外闻名,90年前的西兰公路沿途,旅行团用镜头记录了这一文化景观。其中一幅题为《梯田积雪》的照片说明曰:“陕甘途中所见之土田,系依山坡之高下而筑成梯阶形,其景象与江南之阡陌纵横迥异。”

  给旅行团成员深刻印象的还有当年旅途之艰辛,首先一个“下马威”就是翻越六盘山不是车拉人,而是人拉车!其中一幅题为《六盘山汽车度岭》的照片说明讲得很清楚:“六盘山在甘肃隆德县东,峻坡回环,形势险要,为陕甘交通要道,汽车度岭,须用人力拉曳。”好不容易下了六盘山,总算不用人拉车了,可是一路颠簸必不可免。当年西安至兰州的长途汽车都是用卡车客串,旅行团成员基本上是趴在行李堆上颠了一个礼拜才到兰州。

  有图为证,题为《陕甘交通之长途汽车》之照片说明曰:“图为行驶西安兰州间之载客长途汽车,所用车辆全系运货汽车,满车除堆运货物行李外,乘客皆蹲坐其上,危险万状,行毕全程,需时在六日以上,旅途苦状,由此可见一二。”

  终于到兰州了!赶紧去“天下黄河第一桥”打卡吧。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为黄河铁桥拍摄的照片,相较于现在常见的铁桥老照片,少有地近距离展现了铁桥桥墩的构造细节,如其在《黄河铁桥》照片说明中所言:“石础钢骨,极形坚固。”拍摄完了铁桥,自然少不了给白塔山留个全景,旅行团在照片说明里介绍:“全山佛宇林立,登临俯眺,黄河似带,全城形势,历历在目。”


  待到安顿下来仔细游览,西门内之街市、雷坛河卧桥、金天观雷祖殿道教壁画、黄河水车、羊皮筏子之类的金城特色景点,均一一被旅行团摄入镜头。旅行团抵兰之际,虽然并非游山玩水最佳季节,但其秉持为名山留影的专业精神,仍然兴致勃勃地爬上了五泉山,并给了万源阁一个特写。题为《万源阁》的照片说明曰:“古树扶疏,泉水清冽,万源阁居山中佛宇高处,凭栏远眺,全城在望。”

  据《兰州市志·园林绿化志》载,1919年,刘尔炘将萃英门甘肃举院明远楼搬迁于大雄殿南侧,改名万源阁;万源阁系全木结构三层楼阁。层层四角飞檐,鳞鳞筒瓦,间以兽脊,气势雄伟壮观,屹立于全山建筑群中央。

  随着旅行团摄影成果的陆续整理和出版,国人逐渐从黑白图像中开始澄清对于自己祖国历史文化的模糊认识。特别是对于广袤而封闭的西北来说,其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定位亦逐渐因那些影像证据而清晰起来。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良友》画报不仅拍摄西北,还大力宣传推介西北特别是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的兰州。正如张沅恒在《西北一瞥》序言所说:“现在陇海铁路已由潼关西展筑至咸阳了。由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去年已由全国经济委员会完全筑成。兰州至西宁也有了汽车路。兰州至宁夏、宁夏至包头的公路也在进行中。航空路线更发展得快。读者如果有志于西北的开发,不妨亲自去考察一下!”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 史勇


  待到安顿下来仔细游览,西门内之街市、雷坛河卧桥、金天观雷祖殿道教壁画、黄河水车、羊皮筏子之类的金城特色景点,均一一被旅行团摄入镜头。旅行团抵兰之际,虽然并非游山玩水最佳季节,但其秉持为名山留影的专业精神,仍然兴致勃勃地爬上了五泉山,并给了万源阁一个特写。题为《万源阁》的照片说明曰:“古树扶疏,泉水清冽,万源阁居山中佛宇高处,凭栏远眺,全城在望。”

  据《兰州市志·园林绿化志》载,1919年,刘尔炘将萃英门甘肃举院明远楼搬迁于大雄殿南侧,改名万源阁;万源阁系全木结构三层楼阁。层层四角飞檐,鳞鳞筒瓦,间以兽脊,气势雄伟壮观,屹立于全山建筑群中央。

  随着旅行团摄影成果的陆续整理和出版,国人逐渐从黑白图像中开始澄清对于自己祖国历史文化的模糊认识。特别是对于广袤而封闭的西北来说,其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定位亦逐渐因那些影像证据而清晰起来。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良友》画报不仅拍摄西北,还大力宣传推介西北特别是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的兰州。正如张沅恒在《西北一瞥》序言所说:“现在陇海铁路已由潼关西展筑至咸阳了。由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去年已由全国经济委员会完全筑成。兰州至西宁也有了汽车路。兰州至宁夏、宁夏至包头的公路也在进行中。航空路线更发展得快。读者如果有志于西北的开发,不妨亲自去考察一下!”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特约撰稿 史勇



上一篇 光耀金城 镜鉴千秋 兰州平凉馆藏   下一篇 《风起陇西》里的“陇西”,到底在
随机推荐文章
·虎跑泉的来历
·金牛湖
·玉泉
·油炸桧
·猫儿桥
·梅花碑
·苏东坡画扇判案
·东坡肉
·华家池
·飞来峰
·呼猿洞
·初阳台
·和尚戏乾隆
·杏婵
·凤凰山
·小黄龙(黄龙洞的来历)
·豆腐桥
·吴山第一泉
·打龙王
·乌龙
·茶祖宗
·尉迟恭造寺
·蚕花娘子
·望仙桥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