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七夕,其实不只是“情人节”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5-12-16 18:42:38 阅读:7

    新华网济南8月16日专电题:七夕,其实不只是“情人节”(记者 钱荣、王海鹰、蔡晓莉)8月16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随着人们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专家倡导和商业手段的运作,这个具有浪漫色彩的日子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精明商家的炒作下,七夕节已被习惯地称为“中国情人节”,而七夕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商家大打“爱情牌”

    随着七夕的来临,从网购店铺到传统商店,各个商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借着七夕之际,大打“爱情牌”,扩大自己的销售额。

    淘宝网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上周起,网上交易已经进入“七夕时间”,淘宝网的交易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8%,平均每分钟卖出5600件商品、每秒钟卖出93件商品。

    根据记者的搜索显示,淘宝网有关“七夕”的商品达798248件;而且该网站还制作了专题页面,针对“牵手期”“热恋期”“稳定期”等不同的爱情阶段,推荐出不同创意的礼单。在七夕相关礼品的销量上,根据网站统计,小熊毛绒玩具、水晶项链以及剃须刀的销量高居榜首,成为情侣们的在选择礼品时的最爱。

    在济南市各大商场记者也看到,很多柜台近日也推出了针对七夕的促销活动。华联商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今年的七夕节是在周一,连着周末正好三天,而且过七夕的主要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因此商场也针对巧克力、化妆品等一部分商品进行促销。

    不仅仅是零售业,如今七夕的商业热潮已蔓延到餐饮、服务等行业,“七夕情人套餐”“鹊桥交友活动”“浪漫一夏、爱在七夕”爱情电影周活动……“商战”在饭店、影院、和婚庆公司上演。

    而商家打出的“爱情牌”,也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认可。济南市一家鲜花店的老板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南方花卉产地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今年七夕玫瑰价钱甚至高过了年初的情人节,但这几天店内的玫瑰花卖得很好,买花的多为年轻人。

    正在热恋中的情侣郭露萍和范凯也认为,将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并无不可。“可以让平凡的日子多一些情趣,这其实也是让中国人展示自己浪漫方式的一个机会。”郭露萍说。

    七夕,不应只是“情人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曾几何时,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晩上,年轻女子们围聚在一起,摆上香案,放上时令水果和糕饼,向仙女祈求智慧、巧艺和美满姻缘。而如今,这样的情景似乎已成为遥远的传说。虽然七夕节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七夕节的许多古老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张勃说,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其实它与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现在将它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特定时代的一个变化。

    “这种变化除了商家的介入,还有多方面的原因。”张勃说,当前,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正处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在加大,人们自觉传承的意识也在增强,一些传统节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七夕节历来是我国诸多传统节日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较强的伦理性,以孝敬长辈、纪念亲情、家长团聚、亲朋往来为主要活动内容,缺乏能够对男女情爱进行调节的节日,而当代,中国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大释放,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需要一个节日为男女之间情感的释放提供仪式化的空间;另外,近年来,西方情人节等洋节的盛行也刺激了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思考。

    “现在大家将七夕称为情人节,主要还是缘于这个节日与牛郎织女传说的紧密关系,牛郎织女传说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婚姻观。不过除了爱情,这个传说还有着人们对忠厚勤劳、心灵手巧的追求以及对通过自己的劳动达到幸福生活的渴望等丰富的内涵。”张勃说,“乞巧节”这个名称本身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和智慧的一种追求;还有些地方将七夕称为“小人节”,就是一种成人礼,表达了对孩子的关爱,这些都值得去传承和发扬。

    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副教授李浩也认为,“情人节”是现代学者为七夕附加的一个名号,而除了浪漫的爱情色彩,七夕其实还有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

    “虽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对于这种传统的节日,已经很少有人去追求一些传统的形式了,但我们还是很怀念古代的七夕,希望这个节日里能有一些有文化和有信仰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再过个情人节。”济南市民邱汪汪说。

    传统文化应如何继承

    李浩认为,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七夕节主要的传统功能“乞巧”已经丧失,不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但我们应更多关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生活,创新和丰富节日内容,使七夕这个具有浓厚中国本土气息的节日不至于渐渐消隐。

    “虽然商家炒作‘中国情人节’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但不可否认,这种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七夕的认知。商家的参与可以使节日的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参与在古代社会就已存在。”李浩说,“中国情人节”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方式,但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寻找和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某种形式,力求使人们有一种参与的欲望,在参与中去了解传统节日。

    “这个‘巧’,可以不再是穿针引线的手工活,将其理解为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未尝不可。”张勃建议,在七夕节,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利用传统的习俗活动方式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虽然无法再现或还原古时人们过七夕节的场景,但相信孩子们参与这种活动本身就可以获得一种快乐,同时这也是让他们了解七夕节丰富内涵的一个渠道。而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其实已经在传承我们的节日文化了。”


    七夕,不应只是“情人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曾几何时,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晩上,年轻女子们围聚在一起,摆上香案,放上时令水果和糕饼,向仙女祈求智慧、巧艺和美满姻缘。而如今,这样的情景似乎已成为遥远的传说。虽然七夕节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七夕节的许多古老习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张勃说,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其实它与女性的关系更为密切。现在将它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是特定时代的一个变化。

    “这种变化除了商家的介入,还有多方面的原因。”张勃说,当前,人们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正处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在加大,人们自觉传承的意识也在增强,一些传统节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七夕节历来是我国诸多传统节日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较强的伦理性,以孝敬长辈、纪念亲情、家长团聚、亲朋往来为主要活动内容,缺乏能够对男女情爱进行调节的节日,而当代,中国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大释放,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需要一个节日为男女之间情感的释放提供仪式化的空间;另外,近年来,西方情人节等洋节的盛行也刺激了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思考。

    “现在大家将七夕称为情人节,主要还是缘于这个节日与牛郎织女传说的紧密关系,牛郎织女传说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忠贞不渝、不离不弃的爱情婚姻观。不过除了爱情,这个传说还有着人们对忠厚勤劳、心灵手巧的追求以及对通过自己的劳动达到幸福生活的渴望等丰富的内涵。”张勃说,“乞巧节”这个名称本身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和智慧的一种追求;还有些地方将七夕称为“小人节”,就是一种成人礼,表达了对孩子的关爱,这些都值得去传承和发扬。

    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副教授李浩也认为,“情人节”是现代学者为七夕附加的一个名号,而除了浪漫的爱情色彩,七夕其实还有很多丰富的文化内涵。

    “虽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对于这种传统的节日,已经很少有人去追求一些传统的形式了,但我们还是很怀念古代的七夕,希望这个节日里能有一些有文化和有信仰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再过个情人节。”济南市民邱汪汪说。

    传统文化应如何继承

    李浩认为,虽然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七夕节主要的传统功能“乞巧”已经丧失,不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但我们应更多关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生活,创新和丰富节日内容,使七夕这个具有浓厚中国本土气息的节日不至于渐渐消隐。

    “虽然商家炒作‘中国情人节’的目的是为了赢利,但不可否认,这种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七夕的认知。商家的参与可以使节日的民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参与在古代社会就已存在。”李浩说,“中国情人节”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方式,但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寻找和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某种形式,力求使人们有一种参与的欲望,在参与中去了解传统节日。

    “这个‘巧’,可以不再是穿针引线的手工活,将其理解为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也未尝不可。”张勃建议,在七夕节,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利用传统的习俗活动方式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虽然无法再现或还原古时人们过七夕节的场景,但相信孩子们参与这种活动本身就可以获得一种快乐,同时这也是让他们了解七夕节丰富内涵的一个渠道。而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其实已经在传承我们的节日文化了。”



上一篇 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远比情人节丰富   下一篇 感受湛江独特遗风 欣赏一场民俗文
随机推荐文章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黑大摸的来历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大脉地罗丞相的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啰巴的故事
·一根手骨的大力士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罗晓财状告恶霸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习领总的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两个赶马人
·彝族民间故事-二龙抢宝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彝族俐侎人的火把节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
·彝族月琴的传说
·“踏歌而舞”的侗族赶歌会来历
·智斗变婆(侗族经典民间故事)
·侗族风雨桥的传说
·老师坡与老师洞
·侗族传说:长发妹白惹
·侗族神话《救太阳》
·侗族民间故事:柴生和青蛙姑娘
·侗族民间爱情故事:珠郎和娘美
·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侗族林王节的传说
·长发妹(侗族民间故事)
·白牦牛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