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远比情人节丰富

作者:刘金辉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11-3 2:03:41 阅读:3

    新华网郑州8月16日专电(记者刘金辉)近年来,把七夕节当作“中国情人节”的观念十分流行。近日在开封举行的中国七夕文化论坛上,多数专家表示,不能把七夕节等同于“情人节”,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远比“情人节”丰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指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只知道“情人节”不知七夕节的迷茫,把七夕节误读为“中国情人节”的谬误,牛郎与织女在中国人的心里是美丽、圣洁、浪漫、迷人的化身,其忠贞不渝的中国式爱情,以及信守一生、白头偕老的爱情观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意识,与西方人的“情人观”相去甚远,此“有情人”非彼“情人”。

    长期研究七夕文化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详细解释了七夕文化的内涵。他认为,七夕文化中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最集中的代表,体现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和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牛郎织女的故事背后是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家庭观念。

    傅功振说,七夕文化中还有乞巧活动,它的核心是创造。在乞巧活动期间,农村妇女把自己做的鞋子、袜子,针织的布和刺绣拿到大街上展示,来比比谁更心灵手巧,这其实就是群众在追求自己生活的提高,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勤劳。七夕文化中的祈福活动,祈求和睦和谐,家庭幸福、世界和平。七夕文化是从爱情到创造再到祈求世界和平的三个层面的统一。

    傅功振强调,仅仅把七夕节定位成一个只与爱情有关的节日,未免把七夕节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曲解了。

    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说:“我赞同把七夕节看做‘中国情人节’,这是一种文化的流变和发展,是在民间逐渐发展而来的。”



上一篇 年轻人舞起少林功夫 600年渔民   下一篇 七夕,其实不只是“情人节”
随机推荐文章
·无意井
·王摆渡
·新老三界的由来
·白米山的传说
·白沙王的由来
·关山的传说
·自来桥的传说
·丰山集的变迁
·紫阳山的传说
·浮山仙人洞与淮王鱼
·浮山堰
·陈咬金陈堆结金兰
·罗成巧布石头阵
·罗成火烧孟州城
·罗成马陷淤泥河
·鞭尸汪雷
·牧羊山的传说
·牧童妙联惊先生
·半天岩民间故事
·仙游县枫亭镇霞街村传说
·螺仙传奇
·田螺姑娘
·闽南民间故事:世界土楼之王-二宜
·书香门第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