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对于国潮文化,60.3%受访青年认为守正与创新同等重要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1-2-9 15:32:34 阅读:3

  对于国潮文化,60.3%受访青年认为守正与创新同等重要

  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衣食住行都有国潮元素的影子。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民乐、中国舞、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十分流行。你喜欢国潮风格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受访青年喜欢国潮风格。92.4%的受访青年期待越来越多的国潮元素出现。对于国潮文化,60.3%的受访青年认为守正与创新同等重要。

  受访青年中,80后占17.3%,85后占16.5%,90后占32.4%,95后占11.7%,00后占22.1%。

  88.6%受访青年喜欢国潮风格

  动画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葛凯奇,在生活中很喜欢国潮风格,“因为国潮风格在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顺应了时代审美的潮流,比如,将极具古代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与当下流行的服饰、食品和日用品结合在一起,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生活中,88.6%的受访青年喜欢国潮风格,其中33.8%的受访青年非常喜欢。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合水说,国潮是将大家能够识别出来的中国元素融入商品或服务之中,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这里,没有“中国元素”不为“国”,没有一定规模消费者的认同和消费,不成“潮”。

  黄合水说,国潮文化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的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对国产商品和服务的信任程度也有大幅提高。第二,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摸爬滚打,迈过了产品或服务参差不齐、优劣难分的阶段,达到了基本可以让消费者信任的水平。第三,国潮是在新一代消费者中流行的。而新一代消费者成长在中国经济迅速成长、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年代,他们对市场上产品的信任度较高。第四,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的无情打压,一方面迫使中国企业加强内部销售,另一方面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两个方面力量的交织,催生出“国潮”。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苏俊斌认为,国潮是中国人自己的时尚潮流,国潮的诞生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自信之上。

  调查中,92.4%的受访青年期待越来越多的国潮元素出现。65.4%的受访青年觉得国潮元素应该体现在大众艺术文化作品中,56.1%的受访青年认为老字号国货品牌的创意再生需要国潮元素,50.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该体现在传统IP的文创周边产品中,47.8%的受访青年期待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国潮元素。

  天津某高校大三学生陈佳怡说,大IP、文创、影视剧作品等都是很好的传播方式,让我们的文化不被遗忘,精神得以传承。“我周围的汉服爱好者,会查阅各种资料学习,都希望比别人多知道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努力”。

  “我希望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更多国潮元素,通过对服饰、场景的感受让更多人看到和了解国潮。”四川的何雨家说,国潮风是现在年轻人的新宠,大家在追随和探索的过程中,对国潮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期待。“老字号和‘新国货’也在积极进行消费升级,它们顺应消费者的喜好和期待,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国潮产品进一步增强品牌价值”。

  葛凯奇觉得国潮元素应该在文创等产品中应用,比如手写笔记本、书包、学生水杯、中性笔等,因为大部分使用这些物品的都是学生,这些国潮产品可以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上一篇 10月23日12时51分“霜降”   下一篇 考古补史,“消失”三千年的神秘古
随机推荐文章
·盘王节的传说(瑶族)
·瑶族用布缠头的传说
·瑶族牛生日的传说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药仙姑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洒丕鲁的传说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习阿发的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老叫虎揭露常贡爷
·彝族民间故事:杨状元回乡
·彝族民间故事:麂子告啰巴
·彝族民间故事:蛇马寨子与水井龙的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好好画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黄牛、黑牛打架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咚咚咚,咚咚里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打人还给钱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根雕上的碎瓷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一个小葫芦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阿菠萝的故事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父子同心修福国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雪鹅救难雪山中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巧手张核雕记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相好树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铜牛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草帽人传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打山匠谋财害命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