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老中青三代导演把脉中国电影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0-1-28 12:49:13 阅读:2

北京日报讯(记者 袁云儿)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电影人的创作如何与时代形成唱和?中国电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昨天,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主题论坛在京举行,谢飞、吕乐、宁浩、郭帆等老中青三代电影导演一齐亮相,以回望为契机,找寻中国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原动力。

回顾

宁浩感慨赶上了好时代

“我改革开放之初才独立接过导筒。作为第四代导演,我们小时候看到了1949年后前17年中国电影的辉煌和坎坷,目睹了十年‘文革’对文化造成的灾难和影响,又见证和参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的重新繁荣。”论坛一开始,导演谢飞首先回顾了他所经历的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在谢飞看来,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经验,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和总结。“好莱坞讲商业类型,其实我们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非常受市场欢迎的类型片,比如家庭伦理片用家庭命运表达大时代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变化,《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特别是谢晋的《芙蓉镇》《天云山传奇》,都是上亿人次观看。还有一个类型传统则是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功夫片。”

谢飞认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就艺术片而言,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做到了,《霸王别姬》《黄土地》在国际获奖,说明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已经走向世界。“但商业片走向世界,还有相当长的路。”

作为中国电影近十年“黄金时代”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宁浩感慨,自己开始拍片时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代。“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大概在2006年之前,或者说张艺谋的《英雄》之前,中国电影经历一个比较低落的时期,我家乡很多影院被改成了滑冰场、迪厅。但这之后突然感受到一些变化,不是只有电影厂才能拍电影,导演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跟民营公司合作拍电影;资讯上也有很大变化,从前看不到的电影能看到了;另外技术上也有很大的进步,数字技术拍摄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不需要太大照度的灯,给小成本影片带来便利。而且那时电影没那么市场化,演员可以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搞创作,体验生活。当时电影业充满变革和机会,只要有想法能形成故事就能拍出来。”


上一篇 导演毛卫宁:陈晓与角色合二为一   下一篇 青年钢琴家毕聪卡内基音乐厅首演
随机推荐文章
·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藏珠
·邦宁紫的来历
·白牡丹
·闽南民间故事:金盏百叶除恶龙
·狐山的传说
·孟姜女送寒衣
·鹊桥相会
·宝莲灯故事梗概
·牛郎织女故事全文
·天仙配故事全文
·董永和七仙女
·孟姜女哭倒长城
·梁祝同穴化蝶
·白娘子许仙情断断桥
·牛朗织女鹊桥相会
·宝莲灯的故事
·劈山救母(沉香救母)
·宝莲灯--中国六大民间故事之一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孟姜女和望夫石的传说
·七仙女的神话传说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讲给孩子——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