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人有这样一习俗,凡有儿孙的高龄男女死去,要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谁家的老人死了便放响三声土炮,向三村四寨报告“莫搓搓”的信息。 给死者洗澡更衣后,每天黄昏开始,同宗或近亲女子团团地蹲着围在死者旁,手托着下巴“米刹威”。 “米刹威”是哈尼族女子专为死者守灵时唱的习俗挽歌,哭声夹着歌声,悲调加悲词,娓娓动听,别有风趣。 唱了几句后配以一声嗯哼,犹如老人拖长的咳嗽声一般。据说,这一声嗯哼可使全部感人肺腑的唱词内容打进死者的心坎里,否则,徒哭无功。 在出殡前的几天,丧家男女老少一律脱鞋脱帽,不梳头,不理发,衣着不整,夫妻不同房,表示对死者的沉痛哀悼。 出殡当天,外村亲友抱鸡牵羊,邀集众多男女前来悼丧。丧家至少要宰杀五六头黄牛,除少量牛肉分给外村亲友外,剩余全归村人在村中广场上煮熟共食。 出殡时,丧家请死者的舅舅在堂屋后山墙正处挖开一个大洞。随即,丧家男女老少和近亲,抬着装有尸首的棺木唱着哀伤的挽歌,前呼后拥,穿过墙洞,将棺木抬出,放在房后屋檐下。 这时,聪慧的贝玛守在殡灵近旁,边唱古老规矩歌,边用一节装有五谷、贝壳和银器的竹筒往地下咚咚地剁个不停,竹筒的东西发出一阵阵他朗他朗的声音,正好成为贝玛歌的伴奏。 同时,本村男女老幼和外村来参加的群众,要身着华丽的服装。有的骑着经过打扮而花花绿绿的高头大马,有的男女配成双,边摇扇子边吆喝边跳莫搓搓,围绕丧家房屋团团转。 土炮声不断,大号唢呐长鸣,敲击鼓,有的哭,有的笑,一片狂腾,震天动地,表示惜别老人,直至将死者抬出寨门为止。 这时,莫搓搓人家屋里的一切锅盆碗盏都会摇摇晃晃,哗哗震响,哈尼语称欧朗索,意即大江大海的龙儿看望老人来了。在哈尼族民间流传着一个莫搓搓由来的古老传说。 传说天地刚刚开辟的远古时候,天地间只有一个名叫朋然戛阿玛的妇人,无依无靠,为家,采食山林野果度日。 有一天,她摘野果摘累了,坐在树荫底下休息,乘凉,舒舒服服打起盹来,朦朦胧胧觉得好像吹来一阵徐徐的清风,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说也奇怪,这阵神奇的清风竟使这妇人的肚子、脚、大腿、手膀子、脚趾头、手指头统统怀了孕。过了九个月以后,这妇人生下了七十七种飞禽走兽和人。 不料,孩子一生下地,一个个都跑着离开阿妈。 大儿子是虎,噢噢地叫着,跑进了大森林;二儿子是风,呼呼地不知去向;三是人,流落到了远方;四儿子是龙,看了阿妈一眼,就游进了深深的大江大河里。 留下一个可怜的妇人,孤孤单单过着艰难的日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阿妈逐渐衰老了,没有人来照管,身上筋筋柳柳地挂满藤蔓树皮做御寒的衣裳;不能爬树摘果子,刨来箐边的野山药充当粮食。 一个夏天的中午,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老阿妈在一山箐边吃力地刨野山药。刨着刨着,突然树棵唰啦一声响,一只花脖子老虎噢噢地扑过来。 阿妈大吃一惊,一看是虎儿,伤心地说道:“虎儿,我是你妈呀,你连你阿妈也要吃吗?” “阿妈,我是专门吃肉喝血的,你不要到山箐边来,快走开。”虎儿这样说。 老阿妈非常伤心,想找人儿来照管,可是人儿不知去向,无法找到,只好来到一座悬边呼唤风儿,风呼呼地吼着说:“阿妈,我无影无形,没有心肝肺腑,照顾不了你。请你到别处求救去吧。” 老阿妈伤心地离开了悬岩,来到大海边向龙儿呼救。龙儿听到阿妈凄凉的呼救声,急忙游到海岸边,对阿妈说:“阿妈呀,你太可怜了,可我是大江大海的游龙,无法照顾你呀!” “我生下了这么多儿子,都是些无良心的孽种,我只有死路一条了。”老阿妈流着眼泪说。 龙儿听了阿妈这番悲伤的诉说,心里非常同情,安慰说:“阿妈,你不要伤心,只要你住得惯,我把你接到龙宫里抚养。”停了停,龙儿又说:“龙宫里有很多泥鳅、黄鳝,是我的卫士,你不必害怕。 龙儿搀扶着老阿妈到了龙宫。刚进门,阿妈见到的是一些不同形状大大小小的麻蛇,龇牙咧嘴,乱叫乱跳。阿妈害怕了,不愿留在龙宫。 第二天天刚亮,阿妈悄声对龙儿说:“龙儿,这地方阿妈住不惯,那些时时张着大嘴的麻蛇多么可怕,我要回去了。”阿妈担惊受怕,分明把泥鳅黄鳝看成了可怕的麻蛇。 既然阿妈要回去,龙儿也就不好挽留了。临走时,龙儿给阿妈送了一包礼物和一对铓鼓说:“阿妈,这包礼物是五谷种子,你带回去撒在山坡上,日子就会好过了。要记住,不能在路上随便打开。” 龙儿接着说:“阿妈,当你快要寿终断气的时候,叫人敲响这对铓鼓。鼓一响,我就看望你来了”。 55tr.com> 阿妈告别龙儿回来了。来到半路的时候,肚子饿得实在不行,就在一股清清的水沟边蹲了下来,想看看礼物里有没有可充饥的食物。 打开一看,嗬!可吃的东西真多,她随便拿起几样来吃,吃的时候不小心,有几个品种从手缝里漏了出去掉在涓涓流淌的水沟里,有一个谷魂被水带走了。从此,传下了哈尼族不在水沟边吃晌午饭的习俗,让谷魂永住人间。 阿妈回到原来住的山洞,把剩下的五谷种子撒在山坡上,等到万木萧萧的深秋八月,满山坡长出了黄灿灿的谷,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荡,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金光,向阿妈点头微笑。 阿妈过上好日子,四面八方都传开了,传到流落在远方的儿子们耳朵里,儿子们陆陆续续回来了,簇拥在阿妈身旁,只有龙儿没有回来。阿妈教孩子们学会了春耕、夏锄、秋收、冬藏,过上有条有理的好日子。 过上了好日子,儿子们又回到身边,阿妈整天笑眯乐呵,高兴得手舞足蹈,不禁当当地敲起了鼓。 不料,阵阵鼓响声传到了大江大河的龙宫里,龙儿以为阿妈死了,一阵云雾飞腾后,忽匆匆地跑到人间来看望阿妈。推开门一看,阿妈满面春风地活着,身旁围护着数不清的子。 龙儿很不高兴地说:“阿妈,怎么乱敲鼓呀!我不是说过,不到你将要断气的时候不敲鼓。” “龙儿呀!全家团聚,有吃有穿,阿妈心里高兴,就敲起铓。” “好啦好啦,现在我定下一个规矩,以后凡遇到高兴的时候就敲击鼓,平时不要乱敲。”龙儿说。 从此,哀牢山上的哈尼族,一到年首札和苦札札佳节庆典欢乐的时候,就敲起古朴雄浑的铓鼓作乐,互相祝福。 龙儿对哥哥们说:“哥哥,你们听好,当阿妈死去时候,不要只敲铓鼓。光敲铓鼓我是不上来了,还要拿一节里面装有五谷、贝壳和银器的竹筒,往地上咚咚地剁。一旦竹筒里面的东西发出仓朗仓朗的声音的时候,表明阿妈已经死去,我就会来看望了。” 说完,龙儿回到龙宫里去了。从此,哈尼族给有儿孙的高龄男女送葬的时候,要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 附记: “莫搓搓”是哈尼族古老的习俗,广泛流传在红河、绿春、元江、墨江等地。“莫搓搓”仪式盛大,耗资较大,故一般是富有的人家才能举行得起。 各地举行的“莫搓搓”葬礼大同小异,红河、元江等地举行“莫搓搓”葬礼,最少要杀九头牛,其中须有一头白水牛,才能称为“莫搓搓”,杀九头牛以下者,只能称为“比搓搓”,即中等葬礼。 “莫搓搓”葬礼,最多杀到十头牛,在举行“莫搓搓”仪式期间,主人家要用米饭(不带菜)招待一切前来观看的人,故附近村寨的各族人民均前去观看。 如吊丧和看热闹的人达到千人以上时,要另增杀一头牛,哈尼语称“同牛息”,“同”哈尼语为“千”,意即杀千人牛。 55tr.com> 阿妈告别龙儿回来了。来到半路的时候,肚子饿得实在不行,就在一股清清的水沟边蹲了下来,想看看礼物里有没有可充饥的食物。 打开一看,嗬!可吃的东西真多,她随便拿起几样来吃,吃的时候不小心,有几个品种从手缝里漏了出去掉在涓涓流淌的水沟里,有一个谷魂被水带走了。从此,传下了哈尼族不在水沟边吃晌午饭的习俗,让谷魂永住人间。 阿妈回到原来住的山洞,把剩下的五谷种子撒在山坡上,等到万木萧萧的深秋八月,满山坡长出了黄灿灿的谷,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荡,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金光,向阿妈点头微笑。 阿妈过上好日子,四面八方都传开了,传到流落在远方的儿子们耳朵里,儿子们陆陆续续回来了,簇拥在阿妈身旁,只有龙儿没有回来。阿妈教孩子们学会了春耕、夏锄、秋收、冬藏,过上有条有理的好日子。 过上了好日子,儿子们又回到身边,阿妈整天笑眯乐呵,高兴得手舞足蹈,不禁当当地敲起了鼓。 不料,阵阵鼓响声传到了大江大河的龙宫里,龙儿以为阿妈死了,一阵云雾飞腾后,忽匆匆地跑到人间来看望阿妈。推开门一看,阿妈满面春风地活着,身旁围护着数不清的子。 龙儿很不高兴地说:“阿妈,怎么乱敲鼓呀!我不是说过,不到你将要断气的时候不敲鼓。” “龙儿呀!全家团聚,有吃有穿,阿妈心里高兴,就敲起铓。” “好啦好啦,现在我定下一个规矩,以后凡遇到高兴的时候就敲击鼓,平时不要乱敲。”龙儿说。 从此,哀牢山上的哈尼族,一到年首札和苦札札佳节庆典欢乐的时候,就敲起古朴雄浑的铓鼓作乐,互相祝福。 龙儿对哥哥们说:“哥哥,你们听好,当阿妈死去时候,不要只敲铓鼓。光敲铓鼓我是不上来了,还要拿一节里面装有五谷、贝壳和银器的竹筒,往地上咚咚地剁。一旦竹筒里面的东西发出仓朗仓朗的声音的时候,表明阿妈已经死去,我就会来看望了。” 说完,龙儿回到龙宫里去了。从此,哈尼族给有儿孙的高龄男女送葬的时候,要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 附记: “莫搓搓”是哈尼族古老的习俗,广泛流传在红河、绿春、元江、墨江等地。“莫搓搓”仪式盛大,耗资较大,故一般是富有的人家才能举行得起。 各地举行的“莫搓搓”葬礼大同小异,红河、元江等地举行“莫搓搓”葬礼,最少要杀九头牛,其中须有一头白水牛,才能称为“莫搓搓”,杀九头牛以下者,只能称为“比搓搓”,即中等葬礼。 “莫搓搓”葬礼,最多杀到十头牛,在举行“莫搓搓”仪式期间,主人家要用米饭(不带菜)招待一切前来观看的人,故附近村寨的各族人民均前去观看。 如吊丧和看热闹的人达到千人以上时,要另增杀一头牛,哈尼语称“同牛息”,“同”哈尼语为“千”,意即杀千人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