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翻拍经典剧损害内核的“年轻化”不可取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6-11-6 21:53:46 阅读:2

  由智磊执导,安以陌担任编剧,于朦胧、鞠婧祎、裴子添、肖燕等人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下文简称“新版《新白》”)日前于爱奇艺播出。这是1992年赵雅芝、叶童版《新白娘子传奇》(下文简称“92年版《新白》”)的首次翻拍,因此新版《新白》一播出就引发广泛关注。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号称是“年轻化”“青春化”的新版《新白》并不受年轻观众认可,目前其豆瓣评分仅有4.2分(92年版豆瓣评分9分)。新版《新白》的问题出在哪?

  “旷世奇恋”是白蛇传说的永恒内核

  每一个民族都有流传甚广的传说,就像阿拉伯地区有《天方夜谭》,德国有《格林童话》,中国民间也有四大著名传说,分别是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以及白蛇传。这四个传说都关于爱情,或生死绝恋,或人仙殊途,白蛇传说的想象力更为奇绝,它讲述的是人与妖之恋。

  传说都是在口头传播中不断演变的,千百年来白蛇传说也在不断进化,后来记载在文字中。白蛇的形象经历了几次大的改写,最早时候的白蛇形象,是变幻成人形、以女色诱惑男性的妖,她凶神恶煞、吃人血肉。比如唐代传奇《博异志》中的《李黄》,一个叫李黄的男子被一个有绝代之色的白衣寡妇所诱惑,结果“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俨然是恐怖片。此时的白蛇传说是“色即是空”的道德教化,劝诫男性不要被女色所惑。

  在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蛇传说的故事已经成型,后世流传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都有了。它的主题仍不是爱情,冯梦龙虽借助人与妖之恋推崇“人欲”,但还是“天理”占了上风,小说最后回到“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的劝诫上。小说中,许仙依旧是懦弱、好色的伪君子,知道白娘子是蛇妖后,想尽办法要甩掉她,并叫来法海收了白蛇;不过,白蛇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有恐怖的一面,但也痴情,她是真心希望能与许仙幸福长久地在人间生活下去。

  清代方成培的戏曲《雷峰塔》里,白蛇妖的色彩进一步淡化,她更近于仙,“多情吃苦”。在清代的另外两部作品《义妖传》和《白蛇全传》中,许仙的形象更为正面,白蛇和许仙的爱情源于“报恩”,爱情根基更为深厚。

  到了这个时候,白蛇传说的内核逐渐稳定下来。它讲述的是善良、温柔、痴情、感恩的白蛇,与拥有强烈道德感的儒雅书生许仙,不为世人所容的人与妖的恋情;哪怕有礼教的束缚、道德的藩篱,他们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想要的仅是一份两情相悦、自由自在的爱。这份爱情“奇”,因为是人与妖之恋;但它的魅力更在于“旷世”,“情”与难以违背的“法”“礼”秩序的冲突,是对与错之间的抉择,其强烈的悲剧感动人心魄。

  因为白蛇传说的传奇性,从1926年的电影《白蛇传》至今,改编自白蛇传说的影视剧不胜枚举。而极少数成功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把握住了“旷世奇恋”的内核,凸显出爱之决绝和悲剧感。


上一篇 高亚麟助阵《群演公社》亮相北京国   下一篇 《密室大逃脱》要的就是不烧脑
随机推荐文章
·杀鱼节的传说(苗族)
·苗族芦笙的传说
·苗族姑娘围腰上绣花的传说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死人换活人和老
·婉秋和苦菜
·董平宣与木匣
·谎江山的故事:聪明自娱弄野猫
·湘西民间故事《老大和老二分家》
·湘西凤凰古城传说故事:落花洞女
·湘西民间故事之“赶尸”的传说
·社公社母的故事
·盘瓠神话
·卡田苗寨的神奇传说
·湘西最负盛名的民间传说《熊娘噶婆
·湘西土家族民间故事
·湘西民间传奇故事《黏黏药》
·情蛊
·湘西猎神梅山娘娘的传说
·湘西赶尸的传说
·赵美容借观灯吊孝、女扮男装中状元
·沙参之王莱胡参的传说故事
·五龙河的鲤鱼捕捉数量不减的原因
·蚬河--贤河
·白龙河的故事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