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文人画的笔墨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2-14 15:20:17 阅读:5

  文人画始于唐代,兴于宋代。虽然与院体画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但文人画的绘画者与院体画的绘画者,在社会地位和身份上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就作为士大夫的文人看来,绘画无非是“诗余”和“墨戏”。正如元代吴镇所言:“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也就是说,文人画天生就具有审美的非功利性,可以说文人画是文人闲暇时的一种抒情方式。

  承古代文人画之余绪,当代文人画自有一种精神追求。近代美术家陈师曾代表作《文人画之价值》,以理论形式肯定中国文人画的价值。他提出文人画的四大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

  实际上,传统文人意识到自身的精英立场,有意与画工拉开距离,自然把书法、诗歌等众多学问融汇其中。文人画是诗书画印一体的,是文化的综合。中国画在造境方面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可以说是笔墨追求,就像中国书法在书写的内容之外还有形式追求一样。

  文人画并不追求感官上的悦目,而是精神层面的悦心。文人画主张大空白,简笔淡墨。不是满满当当,喋喋不休;是言简意赅,含蓄深刻;如同诗歌,如同警句,如同箴言,如同小品,一切尽在不言中。文人画中存在着“未定点”“空白”和隐喻,使观者走进来,更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品读,更让人回味,让人用思想和审美去填充空白,构建画家与观者互动的审美空间。

  明代杨维桢在《绘图宝鉴序》中说,“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中国画发展成“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有其必然性。笔墨是中国画所特有的外在语言,除塑造形态外,笔墨在中国画中更重要的作用是表情达意。在中国绘画体系中,线条和墨色是重要的表述方式。中国画虽然不讲求造型和光线,但线立骨,如同人的骨架,而色彩如同人体的血肉。

  文人画深受“自然比德”传统思想影响。在文人画中,梅兰菊竹无不是画家情感和人格的体现。正如中国画理论家高居翰所说,画家通过笔墨绘画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而不是再现现实世界。文人画是写意。写意的“写”是主观的抒发,是内在的宣泄,是直抒胸臆的泼洒,是成竹在胸的挥写,也是异想天开的创造;写意的“意”是心之声、心之痕、心之向往,是意念、意趣、意味,是有限的笔墨产生的无尽联想。

  文人画不要重复,不要似曾相识,不要陈陈相因。它讲究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表述方式,自己的符号和自己的风格。讲究独辟蹊径。这就要求艺术家有独特的视角,独具的个性和独有的审美取向。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中国画家在学习文人画传统的同时,还应当注重用作品回应时代,以意趣盎然、独具匠心、个性鲜明的作品,来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上一篇 吴昌硕画菊抒怀   下一篇 “柿柿”如意
随机推荐文章
·哈尼族民间故事:“苗爱拿”节
·哈尼族民间故事《火童》
·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哈尼族葬礼“莫搓搓”的风俗来历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哈尼族民间故事】猫、狗、蛇和穷
·哈尼族民间故事:勇敢的阿扎(为什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特波还高利贷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作弄山官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祖传之宝
·哈尼族民间故事:背白拉白
·哈尼族民间故事:关于太阳和月亮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
·哈尼族民间故事:蛤蟆讨媳妇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人没有文字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寻求光明的传说《
·哈尼族民间故事:传人种的传说
·哈尼族民间故事:红爹米爹(哈尼语
·蒙古族民间故事:成吉思汗的板指与
·满洲里金代边壕的传说
·蒙古族起源故事——苍狼与白鹿的传
·蒙古草原第一寺——莫力庙的传说
·蒙古族民间故事:苏和与白马(马头
·蒙古民间故事:百合其其格与黄骠马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