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教育:隔代养育会阻碍孩子的自理能力吗?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0-2-5 15:27:33 阅读:3

“从自理能力和个性上,你很容易判断一个孩子是父母带大还是隔代养育的。”省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徐菁说,通常,隔代养育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点,甚至不会自己吃饭;他们的个性也比较极端,要么胆小,要么霸道。

为什么会这样?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许慧说,俗话说“隔代亲”,老人比父母更溺爱、迁就孩子。然而,儿童早期是要发展很多技能的,如果老人事事代办或过度保护,只能让孩子错过探索新事物的最佳年龄,阻碍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徐菁举例说,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但往往孩子的一个动作,老人就能猜出他的所求,便立即满足他,长此以往,孩子少了表达需要,会影响语言发展。

“由于生理的原因,老年人一般喜静不喜动,这样会不自觉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个性发展、能力增强。”许慧说。

经常让孩子待在家里,接触新鲜事物和与人交往的机会自然少了,可能导致视野狭小,不敢面对生人,缺乏探索欲和创造力、想象力,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固执、退缩、胆小等性格。

此外,老人多关注孩子的吃穿,却很少和孩子进行心灵交流,可能造成孩子孤独、冷漠的性格。

1岁6个月前父母要和孩子最大程度地相处

现实生活中,老人的传统育儿观念,经常引起年轻父母的反对,这不仅影响家庭关系,如果经常因此而发生冲突,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老人溺爱孩子,父母又较为严厉,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判断力很弱的小孩子会不分利弊地倒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逐渐学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朱晓华说,谁对他有利,他就听谁的,有时甚至故意制造点矛盾让双方争执,使自己投机取巧,显然对以后的人格发展不利。

即便双方教育观点一致,祖辈在经验基础上,能不断更新科学育儿理念,“隔代养育”也不能代替“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可以适当帮忙,但最好不包办,否则,会疏远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许慧提醒,尤其0~1岁6个月,和父母最大程度地相处,是孩子形成稳定依恋关系的关键,决定了他与别人相处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容易出现疏离感、亲密焦虑和不安全感等问题,将来可能很难和别人沟通,甚至影响成年后的社会、家庭生活。”


上一篇 教育:逆境易成才or顺境易成才?   下一篇 教育:“超前学习”能否增强孩子竞
随机推荐文章
·哈尼族民间故事:“苗爱拿”节
·哈尼族民间故事《火童》
·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哈尼族葬礼“莫搓搓”的风俗来历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哈尼族民间故事】猫、狗、蛇和穷
·哈尼族民间故事:勇敢的阿扎(为什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特波还高利贷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作弄山官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祖传之宝
·哈尼族民间故事:背白拉白
·哈尼族民间故事:关于太阳和月亮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
·哈尼族民间故事:蛤蟆讨媳妇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人没有文字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寻求光明的传说《
·哈尼族民间故事:传人种的传说
·哈尼族民间故事:红爹米爹(哈尼语
·蒙古族民间故事:成吉思汗的板指与
·满洲里金代边壕的传说
·蒙古族起源故事——苍狼与白鹿的传
·蒙古草原第一寺——莫力庙的传说
·蒙古族民间故事:苏和与白马(马头
·蒙古民间故事:百合其其格与黄骠马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