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美国7岁女孩坠机后幸存自救 给中国家长的教育启示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6-10-22 13:17:30 阅读:2

  新年伊始,美国7岁女孩赛勒·古茨勒在坠机事故中幸存的故事震撼了世人。小女孩之所以能够逢凶化吉,除了天赐幸运,自身顽强的求生意志、聪慧的自救本领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堪称一次儿童生存教育的成功实践。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为大家从头梳理分析这位美国“奇迹女孩”的生还经历,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提升孩子临危不惧、化解危难的能力?

  “奇迹女孩”赛勒·古茨勒 

  2014年1月2日,一架自佛罗里达州起飞的派珀PA—34小型私人飞机,在美国肯塔基州坠毁,造成4人死亡,但一名7岁女孩幸存下来。

  警方调查显示,这名幸存的7岁女孩名为赛勒·古茨勒。4名死者分别是她的父亲(马蒂·古茨勒 48岁)、母亲(金伯莉·古茨勒 46岁)、姐姐(派珀·古茨勒 9岁)以及表姐(西拉·维尔德 14岁)。

  搜救人员称,事故现场附近十分危险,小女孩独自成功求生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刚刚亲历一场可怕的坠机事故,失去双亲,却凭借着顽强的求生信念、强忍手腕骨折的剧痛,在接近零度的严寒天气里赤足翻过山丘、踏过荆棘并最终获救。”这听上去像是一则励志故事,却真实的在赛勒·古茨勒身上上演。消息传开后,小女孩的举动震惊了美国。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幸存关键词一:运气 

  飞机失事 儿童更易幸存 

  此次私人飞机坠毁事故中,赛勒·古茨勒的4名家人死亡,而年龄最小的她不仅幸存下来,而且没有遭受重伤,可谓全身而返。事后的医疗检查显示,她除了腕关节受伤,身体并无大碍,能连贯回答警方的提问。

  事实上,在以往发生的多起大型空难中,儿童幸存的“运气”明显好过成人。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查询资料发现,有来自美国航空安全基金会的数据显示,1970年至2010年,全球共发生13起只有1人生还的空难,其中6人是未成年人。而据英国民航局数据,儿童仅占航空乘客的4.3%。儿童在空难中生还率高,原因何在?

  医生们认为,儿童屡创生存奇迹,可能与他们“小”有关。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儿科专家萨克利夫博士说:“儿童的肢体长度较短,而身体中却具有更多的体液来抵抗创伤。”

  北京儿童医院外科王强主任也曾表示:“一般来说,因为孩子的骨骼发育还未完全,所以相对成人来说软的多,同时身体的弹性也比较好,这样一来,在撞击的时候不会‘硬碰硬’,所以反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同时,由于儿童的造血速度高于成人,儿童承受血液流失的能力也更强。

  ■幸存关键词二:坚强 

  冬季寒夜徒步1.6公里求助 

  赛勒·古茨勒的获救绝不止幸运这么简单。飞机坠毁的地点位于美国肯塔基州,时值冬夜,气温大约4摄氏度,非常寒冷。此时,赛勒·古茨勒身上仅仅穿着度假的短袖衬衫和短裤,脚上没有鞋子。如果说是老天的眷顾让她逃脱了机毁人亡的厄运,那么,接下来,如何在荒无人烟、漆黑一片的严冬夜晚获得生机?这是一次对生存意志与勇气的残酷考验。

  年仅7岁的赛勒·古茨勒展现出了令许多成人汗颜的顽强意志。年幼的她独自一人走过两处堤坝、一座山、一处河床,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走到一处亮着灯的房子前,敲门求救。房子的主人,71岁的拉里·威尔金斯听到微弱的敲门声,打了开门。他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小女孩,流着鼻血,胳膊和腿上都有血,穿着一只袜子,没穿鞋,正在哭。

  从坠机地点到威尔金斯家,赛勒·古茨勒一个人在寒冷的黑夜里光脚行走了大约1.6公里!

  对此,参与调查的美国肯塔基州警官布伦特·怀特感慨:“她从天上掉落到一个黑洞里,孤身一人,只能靠自己顽强生存”。怀特警官自己有一个8岁女儿,因此对赛勒的遭遇感到格外难过。“一个7岁的孩子晚上独自穿过密林,克服一些极难走的地形和严酷的条件……这真是个奇迹!”

(接上页) 

  ■幸存关键词三:求生技能 

  点燃树枝照亮密林的道路 

  赛勒·古茨勒之所以小小年纪能够带伤完成徒步夜行,得益于在这场空难中死去的父亲生前教授给她的求生技能。

  据媒体报道,这个勇敢的小女孩用飞机坠毁后燃烧的机翼,点燃树枝,来帮助她照亮密林的道路。尽管一直在哭泣、流血,赛勒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横渡了一条约3.6米深的溪流。

  警官布伦特·怀特透露,赛勒在出发寻找帮助前,曾试图叫醒自己的家人,寻找帮助也是为了找人来救自己的家人。

  而据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了解,在美国,不仅许多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求生技能,野外生存训练也纳入了学校教育。曾有中国留美家长在媒体上撰文介绍美国孩子在“小升初”前的“自然课堂”教育:

  “所谓‘自然课堂’,几乎是美国小学生必有的经验,虽然每个学区的安排也许有所不同。女儿所在的学校,早已形成了传统。在小学毕业前,整个毕业班去外州野营一个星期,学习野外生活的经验。”

  “她们的野外生存训练很逼真。哪怕是下着豪雨,孩子们也都在森林里探险。营地的教官指导她们如何在雨天利用白桦树树皮上的胶质钻木取火,如何尝试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靠吃植物、昆虫、动物而生存。这就要求她们准确地辨认什么植物有毒,什么昆虫或动物适宜食用。让我最为吃惊的是,她们抓了蚯蚓,然后砍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拿到自己生的野火中烧烤食用,另一半放生。据女儿说,蚯蚓有四颗心,如果被砍成四段,只要每段都有心,就都能存活下来。当然,她们还乘船去海岛上,学习海洋环境的各种知识。”

  【教育启示】 

  ■教给孩子乘机安全知识 

   孩子第一次乘坐飞机会比较好奇,也许还会有点儿紧张,父母应该让孩子多了解一下有关飞机的各方面信息,给孩子讲解一下乘坐飞机的安全常识,一旦出现事故可以尽量争取逃生的机会。

  1、不妨事先给孩子看一些飞机外部及内部的图片,增加熟悉感。

  2、告诉孩子,乘坐飞机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因为飞机在遭遇气流时,不系安全带是非常危险的。 

  3、在飞机上,父母要以身作则,带孩子一起仔细听取乘务员讲解飞机安全须知,注意看飞行安全示范,并熟悉紧急出口位置和各种安全设施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告诉孩子,飞机很安全,如果万一发生意外情况或有事故征兆时要保持镇定,迅速将随身携带的锋利、坚硬物品,如钥匙、指甲钳、眼镜等物品放在前排座椅后的口袋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然后,要服从机组人员指挥,不能自己乱跑。 

  5、让孩子知道,如果机舱内出现烟雾,要马上蹲下身子或者从地板上匍匐前进到机舱安全门。 

  ■从小培养孩子坚强意志 

  意志力或毅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科学家研究发现,健康幼儿在3岁前就有意志萌芽,具备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每当孩子出现独立行动的意愿,如“我要……”“我自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在日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是父母一直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个刚刚学会举步走路的幼儿,也要背上一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的是他(她)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别人问为什么,父母回答道:“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搜集整理了日本家长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几种方法,希望对中国家长有所借鉴和启发:

  1、教会孩子“坚持” 

  孩子看“小人书”时,要求他们从头至尾看完后再换另一本。孩子画一幅画时,务必请他们有始有终。孩子学洗自家衣服时,绝对不准借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废……长此下去,习惯便成为自然,“坚持”也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2、教会孩子“吃苦” 

  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大部分日本父母要求孩子在家里必须做家务劳动,包括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等。   

  3、教会孩子“自信” 

  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

  4、教会孩子“专一” 

  孩子的兴趣常常会很快转移,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天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毅力往往起负面影响。   

  5、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加体质,而且还可增加心理承受能力,这与培养毅力实际上是一回事。日本的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保育员常常带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沿途有多路汽车可直达,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步行往返已成为习惯。   

  6、父母要做表率 

  如果父母自己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是一句空话。   

  7、遇到困难多做鼓励 

  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在让孩子完不成计划时,家长要进行具体分析,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

  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人的意志品质与性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意志力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性格内向的幼儿应加强果断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培养他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的品质。对外向型的幼儿则应加强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忍耐、沉着、克制的品质。

(接上页)

  ■加强生命意识和求生教育 

  中山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授古南永曾指出,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由家长、学校和社会等提供的比较完善的人工安全环境,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直接面对自然的“生与死”场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对生命的感受和理解就会有缺失,对生死概念就会淡保因此大城市孩子心理上就很难对生命产生畏惧感,面对危险或者同伴遇到危险,他们失去了本能的紧张,这样,意外的发生概率就更高。”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苏青曾在美国加州做访问学者,对于美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模式感触颇多。几年前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他介绍,美国人对孩子的生存技能教育不是出现在正式的课程里,而是采取轻松活泼的方式,寓教于乐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逃生和救助技能演习。“作为地震频发地区,加州的学校经常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向孩子介绍突发灾难时的应急对策。地震发生后,学校就会及时展开教育,帮助学生分析怎样逃生最有效、怎样做最安全等。此外,学校平时还会经常组织活动,邀请志愿者为学生讲解应急知识。例如,学校会邀请消防队员给孩子讲解火灾来临时该怎么做,并与消防大队联合演练震时的自我保护、震后的避难疏散及灭火训练等。”

  如果说在我国的家庭休闲中,家长更注重结果,习惯于从成人的思路安排活动;那么在国外,家长注重的是过程,希望孩子能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以户外运动为例,苏青介绍说,出游前,美国家长往往让孩子自己做路线设计,而孩子的考虑总有些不周全,这时家长就会给予指导,并鼓励孩子享受出游过程,即使出现预料外情况时也不会一味指责。 

    下面介绍几个可以家中进行的亲子逃生训练游戏: 

  1、震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注意积累家中的纸盒纸箱,还有一些包装用的泡沫板。用这些东西在屋子里搭建“小屋子”。小屋子里放一只小凳子,然后让孩子钻进“小屋子”里。大人先摇晃“小屋子”,边摇晃边喊:地震了。地震了……摇晃10秒钟,迅速将“小屋子”推倒。

  孩子应对:听到爸爸喊“地震了”时,不要慌乱,更不能乱跑,应该迅速抱头蹲在小凳子的旁边。等到“小屋子”倒塌之后,要深呼吸,镇定心绪,清理自己身边的废墟,扩大周围生存空间。然后敲打小凳子发出响声求救。

  训练目标:通过这样的反复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应对震灾的心理质素,并形成“地震来了要迅速蹲下的”心理反射结果。孩子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可能会提出自己的“逃生方式”,对孩子提出的“逃生方式”家长要给予点评,说明哪些方式是有效安全的。哪些方式是无效危险的。

  关键词:抱头蹲下  

  2、火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将家中的红色塑料袋用剪刀剪成长条,然后每10个长条扎成1个小捆,再将这些小捆按照10厘米的间距绑在两根长竹竿上。爸爸手持两根竹竿,上下晃动,一边晃动竹竿,一边模拟火警信号。这样火场就模拟成功了——红色的塑料长条就是灼人的“烈焰”,火警信号可以增强场景的危机感。

  孩子应对:孩子置身于模拟火场内,带一块蘸过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伏地前进寻找逃离“火场”的出口。在模拟过程中,大人不断变换两根竹竿的方向,借以改变“火场”出口方向,孩子在不断变化的方向中,保持清醒镇定,不断调整自己的出逃方向,最后逃出“火场”获救。

  训练目标:让孩子感受火场情势的复杂性,培养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镇定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大人可以不断地喊“伏地前进,不要站立”,以此养成孩子在火场中求生的最基本姿态。养成这样的火场逃生姿态,可以避免在火场被毒烟熏倒——大人要让孩子知道,在火场中浓烟比明火更危险。

  关键词:伏地前进  

  3、水灾逃生训练 

  场景模拟:用一个塑料盆装满水代表“江河湖泊”,将两个“小玩具人”当成孩子和爸爸。孩子和爸爸分别拿着“小玩具人”在装满水的塑料盆沿上“走”,模拟失足落水的情景。

  孩子应对:当两个“小玩具人”一起在“河岸”边走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要互相提示“这里水深,要离开”;当两个“小玩具人”同时落水的时候,爸爸和孩子要一起大声喊“救人呀,救人呀”;当只有其中一个“小玩具人”落水的时候,还在“岸”上的“小玩具人”只准大声喊“救人呀”,不准跳下水去“捞人”。

  训练目标:事实证明,许多孩子在落水或是看到别人落水时多是处于“人慌无智”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他们要么失去了大声喊“救命”的本能,要么在救他人的过程中丧失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落水模拟训练”一是要让孩子认识“水”的危险性,二是要让孩子知道面对水险自救或是救人时的最佳方式是大声喊“救人”,一声不响或是贸然救人都不是最佳的脱险方式,这样只能是“险上加险”。

(接上页) 

  ■幸存关键词三:求生技能 

  点燃树枝照亮密林的道路 

  赛勒·古茨勒之所以小小年纪能够带伤完成徒步夜行,得益于在这场空难中死去的父亲生前教授给她的求生技能。

  据媒体报道,这个勇敢的小女孩用飞机坠毁后燃烧的机翼,点燃树枝,来帮助她照亮密林的道路。尽管一直在哭泣、流血,赛勒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横渡了一条约3.6米深的溪流。

  警官布伦特·怀特透露,赛勒在出发寻找帮助前,曾试图叫醒自己的家人,寻找帮助也是为了找人来救自己的家人。

  而据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了解,在美国,不仅许多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求生技能,野外生存训练也纳入了学校教育。曾有中国留美家长在媒体上撰文介绍美国孩子在“小升初”前的“自然课堂”教育:

  “所谓‘自然课堂’,几乎是美国小学生必有的经验,虽然每个学区的安排也许有所不同。女儿所在的学校,早已形成了传统。在小学毕业前,整个毕业班去外州野营一个星期,学习野外生活的经验。”

  “她们的野外生存训练很逼真。哪怕是下着豪雨,孩子们也都在森林里探险。营地的教官指导她们如何在雨天利用白桦树树皮上的胶质钻木取火,如何尝试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靠吃植物、昆虫、动物而生存。这就要求她们准确地辨认什么植物有毒,什么昆虫或动物适宜食用。让我最为吃惊的是,她们抓了蚯蚓,然后砍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拿到自己生的野火中烧烤食用,另一半放生。据女儿说,蚯蚓有四颗心,如果被砍成四段,只要每段都有心,就都能存活下来。当然,她们还乘船去海岛上,学习海洋环境的各种知识。”

  【教育启示】 

  ■教给孩子乘机安全知识 

   孩子第一次乘坐飞机会比较好奇,也许还会有点儿紧张,父母应该让孩子多了解一下有关飞机的各方面信息,给孩子讲解一下乘坐飞机的安全常识,一旦出现事故可以尽量争取逃生的机会。

  1、不妨事先给孩子看一些飞机外部及内部的图片,增加熟悉感。

  2、告诉孩子,乘坐飞机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因为飞机在遭遇气流时,不系安全带是非常危险的。 

  3、在飞机上,父母要以身作则,带孩子一起仔细听取乘务员讲解飞机安全须知,注意看飞行安全示范,并熟悉紧急出口位置和各种安全设施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告诉孩子,飞机很安全,如果万一发生意外情况或有事故征兆时要保持镇定,迅速将随身携带的锋利、坚硬物品,如钥匙、指甲钳、眼镜等物品放在前排座椅后的口袋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然后,要服从机组人员指挥,不能自己乱跑。 

  5、让孩子知道,如果机舱内出现烟雾,要马上蹲下身子或者从地板上匍匐前进到机舱安全门。 

  ■从小培养孩子坚强意志 

  意志力或毅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科学家研究发现,健康幼儿在3岁前就有意志萌芽,具备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每当孩子出现独立行动的意愿,如“我要……”“我自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在日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是父母一直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个刚刚学会举步走路的幼儿,也要背上一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的是他(她)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别人问为什么,父母回答道:“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上一篇 孩子的安全教育,你会吗?   下一篇 【教育告示】“五一”小长假安全教
随机推荐文章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巧手张核雕记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相好树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铜牛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草帽人传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打山匠谋财害命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三人遇险石门山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猎人奔逃毕摩山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天宝的福气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飞来的艳福
·彝族民间故事-麂子老公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丑可里渡口传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猎人奇遇
·彝族民间故事-报恩的白兔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青猴大王被封印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人类的起源
·彝族民间故事-关于彝族火把节的来
·彝族民间故事-十二花仙绣苍山
·彝族民间故事-石窝铺壁留真言
·彝族民间故事-黑龙撞开石门关
·彝族民间故事-漾濞“萨秘母”泡核
·彝族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彝族送殡时为什么脚
·彝族民间故事-漾濞大泡核桃的来历
·彝族民间故事-母亲给孩子叫魂的来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