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隔代教育思考:谁说孩子不能让奶奶带,4岁萌娃熟读《千家诗》,识字3000+

作者:余建祥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3-2 4:14:35 阅读:6

  隔代教育一直被大家所诟病。其实隔代教育的问题并不在隔代本身,而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问题。很多老人用他们那个时候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而社会在发展,会带来很多全新的教育问题,如果不通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就会落伍。而只要不局限于自己的经验,积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那么隔代教育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CCTV欢乐中国人节目中一位4岁的小萌娃恒屹熟读《千家诗》,识量字超过3000。最让人惊奇的是不仅能流利背诵《千家诗》,还能真正理解诗的含义。比如李晨问小恒屹《月下独酌》中“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人指哪三人,小恒屹回答是指“月亮、李白、李白的影子”。康震问小恒屹“春风送暖入苏屠”中的“苏屠”是指什么,小恒屹答“屠苏酒”。小恒屹不仅能识字超3000个,能熟背《千家诗》,还能准确的理解诗的含义,这是很多中小学生都做不到的,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而这个4岁的小萌娃就是奶奶带着,从不到一岁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给孩子念诗词,到后面自己背诵、理解。这位奶奶的隔代教育让绝大多数父母都自惭形秽。

  奶奶告诉孙子,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小恒屹说:“虽然我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意思,但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奶奶何霞也从来不要求孙子读诗背诗,只是顺其自然地培养,对孩子的兴趣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正是这种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小恒屹在无形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真正深厚的兴趣。这与我们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最终多数半途而废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还是应该遵循科学的规律,通过引导孩子的兴趣,自然地学习和成长。另外,兴趣应该相对聚焦,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很多隔代教育的思考:只要有效提升长辈的现代家庭教育知识,隔代教育未必不如父母直接来教育,家庭教育知识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学习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上一篇 余建祥: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   下一篇 走出学习误区:多数学生都陷于低效
随机推荐文章
·当铺起死回生
·傣族民间故事:赤足大仙
·米雕
·勤俭
·千金招牌
·紫貂王
·民间故事:如此赌鬼
·龙船节的传说故事
·贴春联的民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孔雀公主
·民间故事:杨柳颠倒
·傣族民间故事:珍珠姑娘
·傣族民间故事:长着一对翅膀的谷粒
·傣族民间故事:柴不会走路了
·傣族民间故事:葫芦丝的来历
·土家族民间故事:土家人过赶年的来
·傣族关于神造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小黑龙和水牛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白象引路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谷魂奶奶的故事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板鞋舞的由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铜鼓舞的由来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米洛甲造人的传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