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知识>文章内容

余建祥:思辨教育之该不该把戒尺还给老师?

作者:余建祥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5-4-6 12:28:03 阅读:3

  最近,很多老师、家长都在热议该不该把戒尺还给老师?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采用体罚这种方式可不可取?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点,打骂学生毫无疑问是简单粗暴的糟糕教育方式,是要绝对禁止的;但同时单纯讲道理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其实效果也并不理想。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学生打架了。老师把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通过讲道理,再狠狠的批评一顿。那有效果吗?当然有,但一定不理想,过一段时间学生该打架还继续打架。其实打架了,两个同学肯定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被老师批评过了,学生也就觉得这个事情已经完结了,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教育意义。

  如果老师把这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既不批评,也不教育。而是让两个学生自己思考,错在哪?以后碰到同类的问题,应该怎么样去解决比较好?让两个人互相深入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开个班会来集体讨论。同时鼓励学生为对方清洗因打架弄脏的衣服,陪对方去医务室做简单的处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双方不仅会深刻的思考,而且通过交流互动,双方可能还会不打不相识,成为很好的朋友。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即为自己所做的错事承担责任和后果,而不是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有效的,这就是思辨式的教育方式。

  可见,不打不骂孩子,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很好地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让孩子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学习教育的智慧,才能够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所以,对于该不该把戒尺还给老师,允不允许老师采用体罚的方式。个人的建议是可以把戒尺还给老师,也可以允许教师偶尔采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让戒尺和体罚成为教育的主流方式,至多只能是个小配角。即使把戒尺还给老师,我也希望老师不要使用,而是变成悬在顽劣学生头上的一柄利剑,起威慑作用足矣。其实多数家长还是能理解老师偶尔采用体罚的方式来惩戒一下太过顽劣的孩子的,他们反感的是把体罚变成常态,变成老师管理学生的主要粗暴手段。

  所以,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多学习使用一些更文明、更智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过度依赖体罚这类粗暴式教育方式。一个智慧的老师,即使主管部门规定不允许使用体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管教,也依然会用很多好的方法教育好学生的。(学习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上一篇 余建祥:教育结果的延后性带来的普   下一篇 余建祥:教师的管理能力认知漫谈
随机推荐文章
·杀鱼节的传说(苗族)
·苗族芦笙的传说
·苗族姑娘围腰上绣花的传说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死人换活人和老
·婉秋和苦菜
·董平宣与木匣
·谎江山的故事:聪明自娱弄野猫
·湘西民间故事《老大和老二分家》
·湘西凤凰古城传说故事:落花洞女
·湘西民间故事之“赶尸”的传说
·社公社母的故事
·盘瓠神话
·卡田苗寨的神奇传说
·湘西最负盛名的民间传说《熊娘噶婆
·湘西土家族民间故事
·湘西民间传奇故事《黏黏药》
·情蛊
·湘西猎神梅山娘娘的传说
·湘西赶尸的传说
·赵美容借观灯吊孝、女扮男装中状元
·沙参之王莱胡参的传说故事
·五龙河的鲤鱼捕捉数量不减的原因
·蚬河--贤河
·白龙河的故事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