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折柳送别与鲁迅的诗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1-3-2 1:44:07 阅读:5

  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折柳寄情是令人难忘的一幕。伴随着《送别》那动情的音乐,一群姑娘手捧随风摇曳的发光柳枝,漫天柳絮飞舞。诗情画意的场景,使人沉醉不已。

  折柳送别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折一段柳条,送与离别之人。别看这一仪式简单朴素,但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首先,“柳”与“留”同音,表达挽留、留恋之意;二是柳树生命力极强,“无心插柳柳成荫”,祝福离人能像柳树一样适应新的环境,健康生活。因此柳在我国文化中,蕴含着浓浓的离别之情。

  早在春秋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前两句描述战士出征离别之际,路边杨柳轻轻摇曳,似诉依依不舍之情。柳枝体态优美,细瘦绵长,又有绊住游人之意,被人视为吉祥之物。唐人罗隐的诗《柳》有“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两句,为离别平添了浪漫的诗意。

  折柳送别的习俗,在古代文人中特别盛行,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折柳诗词。大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曲中闻到了折柳之声,怎能不引起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呢?他的另一首五言诗中更进一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为了不使人们有折柳送别之苦,春风都不忍让柳条返青了。白居易的《青门柳》中有“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因为送别的人多,将柳条都折尽了,致使春风也弱了。离别之情、之景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还有李贺的《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白诗是送别,李诗是盼归,虽处境各异,但心情相同,都把门前柳折尽了。而隋朝的《送别歌》是“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不但柳条折尽了,柳絮也飞尽了,更增加了一层愁绪。

  古往今来,我认为离别诗写得最好的,鲁迅也算一个。鲁迅先生一生写旧体诗不多,只有几十首,其中就有两首离别诗。一首是他送日本友人归国的《送增田涉君归国》:“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嫰寒。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垂杨即垂柳。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画出了日本的秋景之美。后两句是叙情,我将随着友人东去之船,重温我在日本留学时的青春年华。还有《别诸弟三首》之第二首:“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看看,鲁迅把路边的万棵柳树,都化作了离别的断肠花,这比折尽一两棵柳树还强了一万倍。这种夸张,没有人会怀疑作者的真情实感。自古以来,擅写离别诗的高手,哪一个不夸张呢?南唐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位被俘国君李煜用一江春水比喻自己的亡国愁恨,够夸张,但是真情。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结尾“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既是写景,更是言情,一连用了三种景物比喻愁绪:梅黄时节烟雨、满城柳花飞絮、一川绿柳如烟,比喻愁绪之多真是达到了极致。由于这段经典名句,他还赢得了一个“贺梅子”的美称。鲁迅的离别诗,并没有停留在把万株杨柳比作愁绪之多的层面上,而是突然话锋一转,把杨柳都化作了有感情、有温度、有生命的断肠花。这是自古以来离别诗中的绝唱,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侠骨柔肠的另一面。(董梦知)



上一篇 《红楼梦》隐藏的“一番”竟是他?   下一篇 从《红楼梦》看清代“废人”下场
随机推荐文章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金角老龙王救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田母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无字棋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宝王菩萨的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里玛主”节的来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祭母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夏历十月过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磨秋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苗爱拿”节
·哈尼族民间故事《火童》
·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哈尼族葬礼“莫搓搓”的风俗来历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哈尼族民间故事】猫、狗、蛇和穷
·哈尼族民间故事:勇敢的阿扎(为什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特波还高利贷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作弄山官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祖传之宝
·哈尼族民间故事:背白拉白
·哈尼族民间故事:关于太阳和月亮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
·哈尼族民间故事:蛤蟆讨媳妇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人没有文字的
·哈尼族民间故事:寻求光明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