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黑釉油滴器 盛于北宋衰于元末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8-10-18 1:58:56 阅读:5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里,躺着一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黑釉碗。这只碗之所以能在文物如云的陕博脱颖而出、位列“镇馆之宝”之位,除了因为它的大口径尺寸不多见之外,最重要的是环布碗底的油滴雀斑,晶莹透亮,为厚重的黑瓷增加了灵动和迷人的色彩。

  油滴釉是黑釉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属结晶釉,盛于北宋,衰于元末,以福建的建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在黑色釉表面遍布大小不一的具有金属光泽的斑点,状如夜空的星辰,又似一滴滴晶莹的油珠,十分美丽,故名“油滴釉”。又因斑点在黑色釉面呈现酷似鹧鸪胸前羽毛的斑纹,古文献称之为“鹧鸪斑”。油滴的大小不一,大的可达数毫米直径,小的只有针尖大小。

  这项工艺的窑变火候很难把握,油滴的形成与烧制火候和釉层厚薄相关,火候恰到好处方可形成油滴,这种结晶体只有在1100℃这个点才会出现,温度过低难以烧出,过高又会使油滴过小,故油滴碗口沿处由于釉层稀薄一般不会形成油滴。所以,只有炉火纯青的技艺才能烧制出这巧夺天工的工艺。满天星斗的油滴釉一改黑釉的单调与平淡,为黑瓷增添了光彩。

  油滴器以福建的建窑最为有名,因其釉色别具一格,一时引起了南北各窑竞相仿制。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是宋代著名的黑瓷产地之一,这里出产的黑釉茶碗,称为“建盏”。

  在陶瓷大家庭里,黑釉“出身低微”:黑釉瓷器通常售价最低,只稍贵于无釉的陶器。除胎薄、光洁、精致的宋代定窑黑瓷,中国收藏家一般将黑褐色釉瓷器与粗糙、胎厚联系在一起。然而黑釉的确曾有其闪耀的时代,自10世纪-12世纪,随着福建茶及斗茶风俗风靡中国,民众及贵族对建盏和其他黑釉瓷器的需求大增。

  黑釉的盛行与当时的饮茶方式和风尚息息相关。宋代的茶叶经过烘焙后,制成茶膏饼,冲泡前先碾细放在茶碗中,再注入沸水。北宋盛行斗茶,宋徽宗也爱好此道,上行下效,影响很大。斗茶时,每位参与者需根据茶的颜色、浓度以及搅拌形成的汤花所坚持的时间来判定胜负。与今天好茶形成的绿色不同,最上等的茶色是奶白色,只有使用最新鲜的含有大量叶绿素的茶叶才能制成,即宋徽宗所说的“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建盏底色是黑色,能衬托出茶色之白,所以广泛地受到饮茶者的喜爱。

  到了南宋时期,随着宫廷饮茶之风的转变,贵族开始使用白瓷盏,特别是青白瓷盏成为上等茶器,黑釉茶盏随之衰落。不过,黑釉茶器却对日本的茶器产生了深远影响。大约在南宋和元代之际,黑釉茶盏传入日本,曾被作为饮茶的标准器,并加以仿制。据传,世以制陶为业的山城人加藤四郎左卫门曾于1223年随著名的日本僧人道元入宋学习制陶技术,6 年后归国,在濑户开窑烧制黑釉瓷器。因两国自然条件不同,虽没有烧制出比较满意的黑釉瓷,但制作方法和釉色与建窑很相似,形成了一种朴质而随意的风格,符合禅宗追求闲适恬淡风格的要求,这就是日本人至今称颂的“濑户天目”“濑户烧”。

  记者:陈品



上一篇 古代放休假制度   下一篇 “河豚欲上”意义重估
随机推荐文章
·卡田苗寨的神奇传说
·湘西最负盛名的民间传说《熊娘噶婆
·湘西土家族民间故事
·湘西民间传奇故事《黏黏药》
·情蛊
·湘西猎神梅山娘娘的传说
·湘西赶尸的传说
·赵美容借观灯吊孝、女扮男装中状元
·沙参之王莱胡参的传说故事
·五龙河的鲤鱼捕捉数量不减的原因
·蚬河--贤河
·白龙河的故事
·魏征在蓬莱“瞒天过海”
·小蓬莱阁的传说
·石榴树的传说
·门神的来历
·毓璜顶的故事
·玉皇大帝与龙口长把梨的传说
·扁担岛的传说
·古神话中的黑水、昆仑与蓬莱
·八仙过海
·蓬莱的八仙传说
·牧童巧赚落山坡
·皇妹劝兄休战到登州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