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90后”双语讲解员:常讲常新,让壁画“说话”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7-30 19:49:52 阅读:9

      2017年4月,柴静(左一)在北京举行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上进行讲解。 (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兰州2月1日电(刘潇)“我在莫高窟当讲解员已经9年了,每一年都会根据敦煌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调整讲解内容,常讲常新,越讲越热爱。”“90后”柴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甘肃酒泉人,她认为,一位好的讲解员需要不断学习,根据不同游客来调整讲解内容,让壁画与游客“对话”,向世界讲述敦煌故事。

  柴静本科学的是日语专业,毕业后,她来到敦煌莫高窟,成为一位双语讲解员。

  “敦煌研究院很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每年春季和冬季,都会组织我们进行培训。”柴静说。

  该培训除了专题讲座,有时还会提供一个小课题,让他们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增加对敦煌文化的知识厚度。

  作为一名双语讲解员,每年柴静都会遇到“卧虎藏龙”的游客,为了提供更好讲解,柴静不断加强学习。

  2019年,在敦煌研究院的支持下,柴静赴日本留学一年。

  在日本,柴静深刻感受到了“文化自信”。柴静的导师是一位“敦煌迷”,他经常与柴静一起探讨敦煌文化。

  柴静坦言,留学这一年,给了她“跳出莫高窟看敦煌”的机会。通过与导师、同学交流,不仅让她对敦煌文化有更深了解,也增强了她的日语交流水平。

  如今,虽然柴静已经回到敦煌,但是她与导师、同学依旧保持联系。

  “在我培训时,如果遇到一些专业名词,我会及时请教他们。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有问题,我们也会进行探讨。”她说。

  回顾9年的讲解历程,有一位日本游客令柴静印象深刻。

  “我原本以为就是一次平常的双语讲解,但是没想到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游客寄来的一封信。”柴静回忆说,信的内容除了感谢,还有当时她与游客的合影照。

  图为日本游客给柴静邮寄的信件。(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柴静说,“在莫高窟里讲敦煌”是她的本职工作,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工作在他人眼里,会产生这么重大的影响。

  也正是这位游客,让柴静深深感受到职业的责任感。柴静说,讲解员的职责是让壁画“说话”,建构起壁画与游客之间的桥梁。

  图为2019年10月,柴静(第一排右二)在日本唐招提寺与当地师生合影留念。(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讲解员并不是冷冰冰的复读机,他们的每次讲解都会根据游客的年龄段、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整。

  柴静表示,冬季,莫高窟“静”了下来,游客更能感受到莫高窟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也说,“冬天来敦煌,看得会更多、更好。”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张世军表示,为了让游客在冬季有更丰富的参观体验,莫高窟推出淡季门票半价、开放洞窟由8个增至12个的优惠政策,同时还有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飞天”专题游、研学游等旅游路线。

  据敦煌市文旅部门介绍,今年春节假期,敦煌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六大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03.19%。



上一篇 脱俗出新的秦腔《蔡文姬》   下一篇 行走马坞
随机推荐文章
·布依族神话故事:力戛撑天
·布依族民间故事:岩岗和竹娥的故事
·布依族民间故事:“六月六”节的由
·布依族民间故事:向阳花的传说
·布依族民间传说故事:六月六吃粽子
·布依族民间传说故事:仙女山的传说
·布依族传说:老虎和青蛙
·旷世奇缘
·台湾民间故事:日月潭的神话传说
·蒙正苗族竹王传说
·竹王传说
·仡佬族民间故事:月亮哥与皖纱女茅
·仡佬族民间故事:竹王传说
·仡佬族民间故事:兄妹造人烟
·仡佬族民间故事:螺蛳坡上的动人爱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吃虫节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金角老龙王救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田母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无字棋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宝王菩萨的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里玛主”节的来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祭母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夏历十月过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磨秋节的来历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