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书评】人类神奇的创造精神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6-10-9 19:10:30 阅读:3

  夜幕下的天水古城。陈 斌

  王军红

  在古城天水,伏羲爷亦称人宗爷,是家喻户晓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西关伏羲庙也是古城居民和外地游客常去拜谒祭祀的地方。但是谁能说清楚伏羲时代是怎样的呢?很少有人尝试这个话题,它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以及恒久的热爱之情和坦诚的赤子之心。或许是感召到了伏羲一脉相承的创世精神,或许是天水承载了厚重的伏羲文化,诗人汪渺12年来无数次修改文稿,在时光的雕琢和打磨下,《伏羲创世》的5000多行长诗,在伏羲的诞生地天水喷薄而出。

  《伏羲创世》的创世精神是什么呢?诗人汪渺给出了答案。“伏羲的创世并不是真正创造了天地万物,而是为天地万物命名。在那洪荒的时代,第一个为太阳命名的人,就是将太阳挂上天空的人。”“万物有了名字,文化有了源;文化有了源,才能形成浩浩荡荡的文化长河。为天地命名,蕴含了人类神奇的创造精神。”对于伏羲十四项功绩,作者主要书写了钻木取火、俪皮为礼、勇斗洪水,以及部落东迁等。在远古洪荒时代,人类面对诸如寒冷、洪水、野兽、疾病等自然界的侵袭,抵抗能力是弱小的。伏羲要带领民众克服并改造自然,告别蒙昧,走向文明,他所依靠的只有智慧。通过长久思索,反复实践,伏羲在摩擦木头中发现火种,结束了之前人们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有了火,带来了光明,驱赶了野兽,先民不再畏惧严寒,最终把人类同动物界分开。伏羲和女娲在抗洪救人时奋不顾身,体现了他们的大爱与慈悲。伏羲带领的部落在迁徙中不断融合壮大,伏羲文化如鱼骨状从西向东散开,一路传播,最终形成中国“龙文化”。据史料记载: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都于陈。故甘肃天水称“羲皇故里”,河南淮阳称“太昊之墟”。这是一条脉络清晰的东迁路线。

  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曾写道:“最有历史意味的是‘伏羲城’。我们现在虽然在考古学上还未能具体证明‘伏羲’的时代和它当时的内容,然而汉族最早的传说和神话,都在渭水流域,特别是在渭水东源的上游,这都无可怀疑。”在天水城乡各地,都有建立的女娲庙、始祖殿,这也是伏羲和女娲在此留下足迹的印证,承载着后人的爱戴之情。

  《伏羲创世》应用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诗歌的抒情象征,小说的多线叙述,话剧的独白兼容,显得多元开放。至于话剧的独白,经常寥寥数言,便勾勒出一个特殊的场景,让读者迅速进入话剧的舞台。多种手法的综合应用,其实也是一种创新,让人在阅读中很快产生共鸣。

  纵观全书,不难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浓郁诗意。每翻一页,都有想象奇特的绝妙诗句,令人叹为观止。“那又圆又亮的,是夜空给我们掏出的一颗圣洁的心,叫月亮。”“月亮洒下的柔情,它的名字叫月光。”作者略加修辞点染,立刻化平凡为神奇。《后记》中说,“有些章节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直接从血管里喷出来的,血管里喷出的诗自带光华。”这些生动鲜活的妙语多处呈现,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造诣。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丰富的想象和高亢激昂的结尾。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写大风刮了三天三夜,连星星都不亮了,火精灵也不亮了,天地陷入一片黑暗。伏羲带领众人跑起来,最后依靠奔跑的力量点亮了火精灵,火精灵点亮了夜明珠,夜明珠飞腾到空中,点亮了星星,点亮了夜空。这奇特的、大胆的、浪漫的想象,不拘一格,让人赞叹不已,真正体现了伏羲靠自己和民众的力量,点亮了黑暗的星空,也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高亢的结尾,让人心中升腾起骄傲和自豪,为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而久久感动。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惟其如此,方可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无愧于我们祖先的荣光。

  (《伏羲创世》,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星星火种点亮泾河两岸——中共平凉   下一篇 到神仙岭,赴一场牡丹之约
随机推荐文章
·女神贡堂拉姆的传说
·苗族舞蹈跳月的传说
·苗族女装整齐划一的神话故事
·百褶裙的传说
·苗王的传说
·雷公山顶水井的传说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黄果树瀑布的故事
·苗王阿三的故事(苗族)
·洪水滔天(苗族)
·神药“贺阿忙”(苗族)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传说
·张古老斗雷公
·苗族姑娘仰阿莎的传说
·苗族铜鼓的来历
·金竹师的传说(苗族)
·诺德仲的传说(苗族)
·竹王的故事(苗族)
·苗族爬山节的传说
·苗族踩花山的传说
·除恶节的传说(苗族)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杀鱼节的传说(苗族)
·苗族芦笙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