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甘肃唐代吐谷浑墓葬群考古创多项先河:现国内最早白葡萄酒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0-7-11 6:34:47 阅读:3

  中新网兰州12月14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国内年代最早的白葡萄酒,最早最完整的“胡床”,保存最完整的成套铁铠甲武器装备,唐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纺织品,填补国内无唐代毛笔实物的遗憾……近年来,甘肃对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持续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文物保护与研究,多项成果创国内考古“先河”。

  图为甘肃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陵区分布图。(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甘肃省文物局14日发布该省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据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组建吐谷浑考古项目组,进一步丰富了吐谷浑王族葬群文化内涵,廓清了墓群的基本布局。墓葬发现及墓志有关记载,对研究吐谷浑史、唐与西部少数民族关系史、唐代军事建制,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唐蕃战争、延州閤(hé)门府及“安塞军”的来源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慕容智墓甬道及墓室三维影像图。(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说,目前已出土金银器、漆木器、革制和丝麻织品等800多件组文物,诸如木质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以及类型多样的丝织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首次或罕见发现。出土一方墓志,初步判断为吐谷浑本民族文字。

  武威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境内主要的考古学文化有马家窑、半山、马厂、西城驿、齐家、沙井等。太初四年,汉朝初置武威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以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自4世纪至10世纪,吐谷浑也曾在这里有过长时间活动。

  自1915年李世民之女弘化公主墓志发现以来,武威南山地区已有多座吐谷浑王族墓葬及墓志被发现。2019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武威市天祝县及周边的慕容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作为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当年“考古中国”项目。

  图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慕容智墓出土镇墓兽。(资料图) 甘肃省文物局供图

  “通过分析研究,银瓶里的白葡萄酒是目前国内最早的白葡萄酒。”陈国科分析称,同时还发现文房四宝里的纸和笔,此前最早发现唐代毛笔的实物保存在日本,国内基本没有见到唐代毛笔实物,此次出土两支毛笔,检测分析笔管是胡麻竹、笔头是羊毛,其填补了国内唐代没有毛笔的遗憾。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说,通过持续的考古工作,现可初步将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分为以慕容智墓为代表的“大可汗陵”区、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为代表的“阳晖谷”陵区和以党氏墓为代表的“白杨山”陵区三大陵区。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

  马玉萍表示,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窥见归唐吐谷浑人物质生活、思想观念、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生动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完)



上一篇 甘肃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   下一篇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彩陶,为何与黑海
随机推荐文章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父子同心修福国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雪鹅救难雪山中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巧手张核雕记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相好树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铜牛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草帽人传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打山匠谋财害命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三人遇险石门山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猎人奔逃毕摩山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天宝的福气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飞来的艳福
·彝族民间故事-麂子老公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丑可里渡口传奇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猎人奇遇
·彝族民间故事-报恩的白兔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青猴大王被封印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人类的起源
·彝族民间故事-关于彝族火把节的来
·彝族民间故事-十二花仙绣苍山
·彝族民间故事-石窝铺壁留真言
·彝族民间故事-黑龙撞开石门关
·彝族民间故事-漾濞“萨秘母”泡核
·彝族民间故事-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彝族送殡时为什么脚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