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风起陇西》热播带火一座城 甘肃悠久历史文化引发观众关注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5-8-6 5:13:14 阅读:6

  原标题:《风起陇西》热播带火一座城

  甘肃悠久历史文化引发观众关注

 《风起陇西》剧照

  中国甘肃网5月12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近日,正在央视热播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以陇西大地为沃土,深度展现了华夏古文明大省甘肃的悠久历史与雄厚文化。该剧的热播,引发了诸多观众对“陇西”地理位置的好奇。

  事实上,三国时期的陇西,不止今天甘肃陇西一县,而是包括兰州以南的定西、天水、陇南等广阔地域。自战国时秦置陇西郡后,陇西地区便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并长期作为甘肃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一座声闻海内外的千古华夏名城。而在当下,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多达7处,还有张掖丹霞、敦煌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

  与过往三国故事聚焦“大人物”不同,《风起陇西》借用陈恭、荀诩为代表的小人物在三国乱世的奋斗与抗争,刻画了“草根”游枭的热血和激情,让观众感受到甘肃人粗犷之下细腻缜密的内心、骨子里的生命力和心中的那股冲劲儿。

  导演路阳称:“故事要找到一个很微观、很具体的切口进去,然后透过丰满的人物宏观地让大家看到整个时代。”

  《风起陇西》展现了三国时期陇西的风土人情,借助“在地文化”让现代观众慕名“种草”。剧中用来传递情报所用的工具肩水金关简,如今在甘肃省博物院中作为文物收藏;演员所吃“面饼蘸酱”为三国时期陇西美食,“无面不欢”的甘肃现今仍以独具地域风味的饮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食客,除享誉全国的“兰州拉面”,还有浆水面、张掖搓鱼面、高担酿皮等特色面食。陇西还被中国农学会称为“中国腊肉之乡”,陇西火腿、辣羊肉和烧鸡粉等小吃数不胜数,滋养着每一位老饕的味蕾。

  电视剧用镜头语言,直观讲述了三国时期的陇西地理风貌。故事集中发生在蜀汉与曹魏两地,街亭作为咽喉要道,蜀魏在此展开拉锯战,也是剧中情报集散地。主角陈恭卧底在魏国天水郡,与现今甘肃天水位置大致相同;为还原地貌,摄制组通过前期置景和后期调色等幕后功夫,来展示气候差异,如曹魏天水的主色调是灰黄,蜀汉南郑的主色调是青绿。

  一座城成全一部剧,西北的雄浑与巴蜀灵秀,汉唐古韵与羌藏民风,打造了《风起陇西》的文化底蕴。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带火了历史上英雄辈出的热土甘肃。

  甘肃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曾公开表示:“甘肃的旅游是靠文化来支撑的,文化是魂,要把文物、文艺、公共文化等作为文化旅游融合的重要的结合点。”

  以洛阳、陇西、敦煌为代表的古城,是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在文艺作品的深度挖掘呈现下,华夏古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

  《风起陇西》火爆的背后,除了电视剧本身极具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唯美画面,还有相关方精心的策划推广,尤其是作为剧中故事主阵地的甘肃,以《风起陇西》播出为契机,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使“陇西”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旅游IP。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上一篇 抗战初期 旅兰记者笔下的援华苏军   下一篇 “考古中国”里鼎力添彩的“甘肃力
随机推荐文章
·青年阿美曲穷
·青年宇白扎西和妻子夏嘎曲宗
·俄曲河边的传说
·黑面王子
·公主的珍珠鞋
·钻石姑娘
·铁匠明珠托央
·马夫次旦
·喇嘛唐白和白宗姑娘
·国王岭色曲结和妃子梅朵玲孜
·勒桑洛珠和次仁吉姆
·女神贡堂拉姆的传说
·苗族舞蹈跳月的传说
·苗族女装整齐划一的神话故事
·百褶裙的传说
·苗王的传说
·雷公山顶水井的传说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黄果树瀑布的故事
·苗王阿三的故事(苗族)
·洪水滔天(苗族)
·神药“贺阿忙”(苗族)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传说
·张古老斗雷公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