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人文】武山斗底山(铁笼山)石窟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6-7-28 15:21:30 阅读:9

  斗底山(铁笼山)石窟

  □ 裴应东

  斗底山,今称铁笼山,在距武山县城西南30公里的漳、武两县交界处,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这里重岩叠嶂、千峰竞秀、谷深路险、遮蔽森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古代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据明万历《宁远志》记载:“斗底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其状如斗,前代倚山立寨以避兵。今有古迹龙山、空禅、观音三寺,有常住户,地俱属。”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笼山,古籍文献、地方志书都称其为斗底山,如《大明一统志》《清史稿》《甘肃通志》《巩昌府志》、明万历《宁远志》、清康熙《宁远县志》、清乾隆《宁远县志》等都称其为斗底山。民国武山乡贤李克明著《武山县志初稿》,其载为:“铁笼山,一名斗底山,县西南七十里,高二百余丈,其形如斗,前代倚山结寨,山顶有石窖三眼,深约丈余。”这是迄今有关“斗底山”称“铁笼山”最早的文献记载。

  斗底山(铁笼山)石窟地理位置图

  宋元时期陇右地区佛法复兴,佛门介入,这里曾为凿窟礼佛的圣地,荣显一时。该石窟分布在铁笼山主峰的南、中、北、东四面,共有窟龛4个,均为利用天然洞穴开凿而成,彩塑佛像8尊,面积约300平方米。主峰向东的洞窟,为4个石窟中最大的一窟,洞深约10米,前宽约9米,后宽约4米。原有道教造像供奉其中,因时代久远,窟内壁画遭到破坏,塑像已不存在,为清代造像遗存。

  堡子坪右边的大殿是释迦牟尼佛堂,始建于宋代,可惜已毁于战争。现有的大殿,由明末清初重建而成,飞檐斗拱、气势非凡,依然庄严清净。大殿坐西朝东,佛阁方正,佛祖居中,左为文殊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和善低眉,双目微睁,庄严肃穆。在殿堂左右两侧各有九尊塑像,他们或坐或立,形态各异,即为十八罗汉。

  斗底山是武山西境屏障,漳县东土关隘,是古战场、古文化的丰碑。清康熙《岷州卫志》载:“斗底山在贵清山之北,鸿门寨之南,鸿门寨河出其北,赵家坪河出其西。三国蜀汉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姜维依曲山筑二城,曰曲城,以逼南安、狄道、临洮三郡。伎牙门将苟安守之。”斗底山兼具华山之险、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似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丹青,更是炎炎夏日的避暑胜地。



上一篇 甘肃发布《陇右文库》第二期成果   下一篇 临夏与夏文化
随机推荐文章
·勤俭
·千金招牌
·紫貂王
·民间故事:如此赌鬼
·龙船节的传说故事
·贴春联的民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孔雀公主
·民间故事:杨柳颠倒
·傣族民间故事:珍珠姑娘
·傣族民间故事:长着一对翅膀的谷粒
·傣族民间故事:柴不会走路了
·傣族民间故事:葫芦丝的来历
·土家族民间故事:土家人过赶年的来
·傣族关于神造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小黑龙和水牛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白象引路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谷魂奶奶的故事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板鞋舞的由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铜鼓舞的由来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米洛甲造人的传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合浦珠还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广西风雨桥的神
·壮族传说:雷公送烟火到人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