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民国时期甘肃植树造林成活率低 这个问题是咋解决的?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5-5-21 10:10:07 阅读:8

  民国时期小西湖植树造林活动资料照片

  树木有培植风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对维持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干旱少雨的甘肃地区更是如此。植树造林是一项建设要政,更是一项艰巨工程,如何保证植树造林的成活率,一直是民国时期甘肃各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A 成活者不及千分之一

  民国时期,甘肃每年积极推行春季植树造林活动,政府虽然极力推动,地方却执行不力。如平凉一县,仅1936年春季植树时,经各乡镇派送的树秧,超过10万株,但成活者不及千分之一。

  这在全省是一种普遍现象。民间戏称:“每年均在植树,到处还是童山”“年年植树,无日成林”。究其原因,各地方政府只求粉饰表面,对于适合本地特点的栽植方法、树种选择等基本要求落实不到位,树苗成活率低,只管种、不管活的现象比较普遍。

  1941年9月23日,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张笃忠的提案指出的这类问题就很典型。提案中说:“查植树是为建设要政之一,各县每年报告,莫不庞大其数字,动辄中山林若干,保甲林若干,宅旁林、行道树、护案林若干,总计辄在数万以上。果如所云,宜早已蔚然可观矣。但一经调查,则有百姓树秧之供给已穷,而植活者更不及百分之一,所谓年年植树,未见成林。然而,民众已不堪苦累矣。似亟有必要之纠正。”

  因此,各地采取措施,加强对春季植树成活率的检查,及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改善栽植。

  B 合理选择树种,精心管理

  从民国甘肃植树造林留下的档案材料看,比较统一的做法是:各地每年春季植树结束后,一到秋季,即派员对当年的成活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向上一级报告,春季植树和秋季成活两个数字一起报,进行考核,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成活率的意见。兹举两例:

  一是甘肃省造林委员会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对兰州市春季造林成活率的调查。

  1943年春季,兰州市在中正山(今徐家山)、皋兰山暨南北两山及沿黄(河)沿路等处进行植树,共栽植各种树木65008株。其中:

  (1)沿黄河植树:沿市区黄河两岸植树22000株,成活5668株,成活率25%,树种为柳树、杨树(该年度沿黄河所栽树木,大部被夏天的洪水冲毁);(2)沿路植树:由东岗镇至安定门的公路及市区的马路两旁植树5678株,成活1702株,成活率30%,树种为洋槐、白杨;(3)山麓植树:河北、河南沿山麓各处植树8209株,成活5095株,成活率为65%,树种为榆树;(4)各机关团体植树:省会各公私团体植树8100株,成活5346株,成活率66%,树种为洋槐、榆树、白杨、柳树、扁柏;(5)私人植树:各私人住宅附近植树4263株,成活3410株,成活率80%,树种为洋槐、榆树、白杨、柳树、扁柏、果树;(6)学校植树:各级学校校址附近植树1758株,成活1335株,成活率76%,树种为洋槐、榆树、白杨、柳树;(7)荒山造林:中正山、九府台山、皋兰山、龙尾山植树15000株,成活5020株,成活率33%。

  总计在各处植树的65008株中,成活27577株,成活率42%。

  在该年度兰州市植树造林中,在“荒山造林”部分所植树木种类中以枸杞为主,原以为荒山植物稀少,栽植一般树木,恐其不易成活,所以当时决定集中力量栽植荒山上普遍生长的枸杞,栽植10000株,其他为榆树、沙柳(即柽柳或红柳)两种,栽植5000株,榆树成活率为88%,沙柳为80%,而枸杞的成活率仅有18%,以致影响全部“荒山造林”的成活率(33%)。

  C 统计各县植树成活率

  二是统计甘肃省历年(1938年-1943年)各县植树成活率情况:

  (1)1938年,报告县数24个县;植树8125493株;成活数5030330株;成活率62%;(2)1939年,报告县数24个县;植树716553株;成活数460284;成活率64%;(3)1940年,报告县数30个县;植树1362684株;成活数673573株;成活率49%;(4)1941年,报告县数30个县;植树1576324株;成活数941501株;成活率60%;(5)1942年,报告县数10个县,植树782354株;成活数(各县均漏报);(6)1943年,报告县数43个县;植树2968858株;成活数2464455株;成活率83%。

  甘肃各地植树造林成效还与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河西、陇右各地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这些均影响春季植树造林的效果。如河边所栽树木被陡涨的洪水冲毁;春季植树树苗易遭干燥之害;因为干旱加上病虫害,一些树种苗木成活较差;当年的倒春寒,也致使许多树苗被冻死;而河滩地土壤盐碱度高;在不宜耕的山坡植树,又存在难以利用地表水灌溉的问题,栽种树苗不易成活;所有苗木不能按时令除草、移植和灌溉,这些不利因素对于树苗的成活率都会有影响。


  所以,甘肃省造林委员会总结两条经验:一是合理选择树种。根据春季植树调查情况,榆树、沙柳成活率较高,拟于秋季植树专门植榆树及沙柳两种,第二年成活率当可希望提高。二是精心管理。栽树后要有人经常培植管理,如私宅附近的植树,成活率达到80%;学校植树成活率达到76%,成活率较高,与人们经常培植浇灌有密切关系。对此,省政府也给予指令:“……惟枸杞不能认为树木,以后不必列入。并仰根据本季造林经验,改善以后栽植,俾成活率增强为要。”

  D 对成活率提出相应奖惩办法

  春季植树调查工作之后,为了提高成活率,一些造林单位提出了改进措施,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二十八日,承担沿河植树任务的兰州市警察局根据上年度沿河植树“柳枝太小、密度不够、需要斜插和重植”的问题,他们商请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派员指导,动员第一、二两分局的警员并发动民工300人,于黄河沿南岸水车以西100米,至东北门约400米之处,栽植柳树570余株。具体为“取用直径为五公分,高二公分之柳枝四百株,分段重植,凡前所栽之柳树,均一律改向河面倾斜四十五度。至密度不够者,改为每隔一步,添植一株”。时任兰州市市长蔡孟坚就此指令兰州市警察局:“……认真培护,务期全数成活。”

  各地对于植树成活率也提出相应的奖惩办法。如古浪县1947年3月10日的春季植树育苗实施办法中提出:“私人利用自有空间或隙地集中或零星植树一百以上,其成活率占八成以上者,县府给予奖状外并免除其个人义务劳动一年;植树在二百株以上、成活率在八成以上,由县政府呈请省政府发给奖状并免其个人义务劳动一年。”

  临洮县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制定的《保护公私有林木办法》规定:

  “查乡镇保甲长对护林工作奉行不利,或阳奉阴违,或虚报数字者,已经查明属实,由县政府按照情节轻重,予以记过、撤职查办等处分,其切实遵行具有成绩者,由县政府予以嘉奖或记功。”

  甘肃省政府1946年4月3日在给文县政府春季育苗造林的指令中要求:“……并仰即植树造林实况,分株数、种类、面积、名称、地点、管理人员姓名即灌溉培护等项,列表详报,以凭汇办为要。”把育苗造林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和个人。

  民国时期甘肃各地对于保证植树造林成活率,以及杜绝虚报数字等的一些做法,作为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研究。


  所以,甘肃省造林委员会总结两条经验:一是合理选择树种。根据春季植树调查情况,榆树、沙柳成活率较高,拟于秋季植树专门植榆树及沙柳两种,第二年成活率当可希望提高。二是精心管理。栽树后要有人经常培植管理,如私宅附近的植树,成活率达到80%;学校植树成活率达到76%,成活率较高,与人们经常培植浇灌有密切关系。对此,省政府也给予指令:“……惟枸杞不能认为树木,以后不必列入。并仰根据本季造林经验,改善以后栽植,俾成活率增强为要。”

  D 对成活率提出相应奖惩办法

  春季植树调查工作之后,为了提高成活率,一些造林单位提出了改进措施,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二十八日,承担沿河植树任务的兰州市警察局根据上年度沿河植树“柳枝太小、密度不够、需要斜插和重植”的问题,他们商请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派员指导,动员第一、二两分局的警员并发动民工300人,于黄河沿南岸水车以西100米,至东北门约400米之处,栽植柳树570余株。具体为“取用直径为五公分,高二公分之柳枝四百株,分段重植,凡前所栽之柳树,均一律改向河面倾斜四十五度。至密度不够者,改为每隔一步,添植一株”。时任兰州市市长蔡孟坚就此指令兰州市警察局:“……认真培护,务期全数成活。”

  各地对于植树成活率也提出相应的奖惩办法。如古浪县1947年3月10日的春季植树育苗实施办法中提出:“私人利用自有空间或隙地集中或零星植树一百以上,其成活率占八成以上者,县府给予奖状外并免除其个人义务劳动一年;植树在二百株以上、成活率在八成以上,由县政府呈请省政府发给奖状并免其个人义务劳动一年。”

  临洮县政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制定的《保护公私有林木办法》规定:

  “查乡镇保甲长对护林工作奉行不利,或阳奉阴违,或虚报数字者,已经查明属实,由县政府按照情节轻重,予以记过、撤职查办等处分,其切实遵行具有成绩者,由县政府予以嘉奖或记功。”

  甘肃省政府1946年4月3日在给文县政府春季育苗造林的指令中要求:“……并仰即植树造林实况,分株数、种类、面积、名称、地点、管理人员姓名即灌溉培护等项,列表详报,以凭汇办为要。”把育苗造林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和个人。

  民国时期甘肃各地对于保证植树造林成活率,以及杜绝虚报数字等的一些做法,作为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研究。



上一篇 《永乐大典》里的兰州印记   下一篇 分离经百年 重合在盛世
随机推荐文章
·苗族舞蹈跳月的传说
·苗族女装整齐划一的神话故事
·百褶裙的传说
·苗王的传说
·雷公山顶水井的传说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黄果树瀑布的故事
·苗王阿三的故事(苗族)
·洪水滔天(苗族)
·神药“贺阿忙”(苗族)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传说
·张古老斗雷公
·苗族姑娘仰阿莎的传说
·苗族铜鼓的来历
·金竹师的传说(苗族)
·诺德仲的传说(苗族)
·竹王的故事(苗族)
·苗族爬山节的传说
·苗族踩花山的传说
·除恶节的传说(苗族)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杀鱼节的传说(苗族)
·苗族芦笙的传说
·苗族姑娘围腰上绣花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