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浅谈汉简中的戍卒工作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6-6-29 6:37:27 阅读:3

  壬寅岁末的斜阳最后一次抚过大地,人们也结束了一年的忙碌,着手准备团圆。直到除夕长夜,万家灯火,东方翌日迟迟,驻守边疆的兵士却也只能坚守在岗位上工作,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怀着对他们的敬畏,我们来聊一聊汉简中的戍卒工作。

  戍卒指的是被征发至边塞服役戍边的兵士。在西北地区出土的诸多汉简中,一大批关于汉代河西戍卒生活的记录遗存下来,这些内容有很多在传世文献里并未见记载,所以出土汉简中遗存的这类文字记录显得弥足珍贵。

  总的来说,戍卒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候望、日迹等情报侦察任务和运货、伐茭等日常的工作。

  首先,戍卒在戍守边疆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候望,即军队将烽火台建在突起的台地上,让戍卒从烽火台顶部侦察警戒,从而能在发现敌情后及时地传递烽火,通报情况。《汉书·贾谊传》载:“……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这正反映了边塞的卒吏在烽燧候望的形势。而关于“烽燧”一词,夜间点火曰烽,昼放烟曰燧,烽燧即指烽火台。这一枚简的内容恰好展示了候望的现象:

  建昭三年七月乙卯朔丁巳,敦煌大守彊、长史渊、丞敞告守部司马、(守)千人、司马丞、假司马(假)千人谓县:诏书“候者数言有虏兵气,其惊(警)逢(烽)火,远候望,察动静,谨备守”。己前下,方秋,虏。

  除了候望,戍卒的另一项战略任务就是查看天田的日迹。东汉学者苏林记载:“作虎落于塞要下,以沙布其表,旦视其迹,以知匈奴来入,一名天田。”也就是说,每个烽燧的戍卒在自己所属的辖区内找一处周围有屏障,仅留一小出入口的地方,在此出入口将沙土铺平,若有人从上面经过,则会留下痕迹,这样一来,戍卒便能大致知悉此处经过的人数和其前往的方向。这样的设施叫天田,日迹则是按时查看此设施的情况并作汇报的工作。除了巡视天田之外,戍卒还需要在天田被风沙吹拂而散乱之后进行整理锄治,使其恢复平整。居延汉简中可见戍卒汇报天田情况的记载:

  ……十五步,凡葆天田四里,八十七步半步……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戍卒日常性的工作。悬泉置位于西北腹地,距边境较远,大多情况下仅作为驿站使用,其出土简牍也多为戍卒日常工作的记载,如物件的传递、食料的准备等。

  在《悬泉汉简(壹)》中,戍卒的劳动记录中有名为“涂”的活动,这是一项维护建筑设施的工作。不论是边塞的烽燧建筑,还是驿站的房屋,都需要用名为“恶(垩)”的涂料或其他粉、泥涂在建筑的内外墙。“涂”作为建筑的维护工作需要定期执行,在建筑物上涂草泥、刷粉也是戍卒工作里固定的制度,偶尔也会有相应的机构进行督促检查。例如:

  八月壬子卒七十九人 ……四人涂……十八

  马匹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需要相应的人进行饲养,而茭和芦苇作为饲料,则需要戍卒去砍伐、采集、运输。我们在悬泉汉简中可以见到以下记录戍卒运送茭的簿名:省卒伐茭簿及闰月九月茭谷诸出入簿。

  此外,《悬泉汉简(壹)》中也有很多由戍卒来进行物品、邮书的交接、传递的记 录。例如:檄记一 三月壬戌下夕时,卒温付卒宗……

  然而,我们所能窥见戍卒生活一隅的窗口,仅仅是那为数不多的汉简和文献,当代人更无法透过历史的漫漫长河去清晰地解读他们,但我们需要对这些千年前曾努力奋斗过的人相待以敬。



上一篇 【中央媒体看甘肃】四角坪遗址发现   下一篇 简牍时代之文书天下
随机推荐文章
·景颇族民间故事《公鸡请太阳》
·景颇族民间故事《石头姑娘》
·景颇族民间故事《金睡莲的传说》
·景颇族“目瑙”起源的传说
·景颇族民间故事:洞巴的传说
·景颇族民间故事:老虎与青蛙的较量
·景颇族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景颇族神话故事:人类始祖的传说
·景颇族神话故事:创世纪,造天造地
·景颇族神话故事:始祖宁贯娃的故事
·国王、法官和大臣
·宝藏
·济公活佛斗蛐蛐儿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民间故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一梦成棋圣
·曹瘦脸儿的故事
·驴蹄和尚
·不知蛤蜊怎么吃
·一斗水村龙显石的传说
·经典民间故事:神鼓
·经典民间故事:金缸
·福蔡庆与人血馒头
·鲁班智扶斜宝塔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