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文章内容

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了对伏羲的祭祀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7-5-6 3:43:25 阅读:6

  对伏羲的祭祀,历代都很重视。但是,作为政府指定和组织的祭祀则是从唐代开始的。据顾吉辰先生的研究:“自周秦以来,先代陵庙多有常享,着于甲令。”但单独列出伏羲、神农、黄帝三皇,置于一庙,即建立起三皇庙制度,则始于唐玄宗。据五代刘昫《旧唐书》卷九《玄宗纪》天宝六载正月戊子条云:“于京城置三皇、五帝庙,以时享祭。”又据唐杜佑《通典》卷五三《礼典》云:“(天宝)七载五月,诏:三皇以前帝王,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祭……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飨祭,仍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飨。”从此以后,祭祀伏羲便成为定制,一直到清朝灭亡为止,延续了一千多年。时至今日,北京的帝王庙有伏羲的牌位,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甚至日本都有伏羲庙,并且祭祀规格高,影响相当广泛。

  如果说一座祠堂是一个家族文化的载体,那么,伏羲庙和太昊陵就是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大祠堂、大载体。从古到今,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人们对伏羲的崇拜,对伏羲文化的宣传,其目的和功能就在于统一步调、和谐社会、文明人类。作为研究伏羲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东陵(淮阳太昊陵),还是西庙(天水伏羲庙),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加大保护的基础上搞活开发利用,为繁荣当地的旅游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远历史意义上讲,伏羲文化物化意识的统一性,无疑是凝结人类文明的有效载体与直观体现。

  (摘自《伏羲文化70问》)



上一篇 伏羲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怎样   下一篇 话说天水之五:天水县
随机推荐文章
·傣族民间故事:赤足大仙
·米雕
·勤俭
·千金招牌
·紫貂王
·民间故事:如此赌鬼
·龙船节的传说故事
·贴春联的民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孔雀公主
·民间故事:杨柳颠倒
·傣族民间故事:珍珠姑娘
·傣族民间故事:长着一对翅膀的谷粒
·傣族民间故事:柴不会走路了
·傣族民间故事:葫芦丝的来历
·土家族民间故事:土家人过赶年的来
·傣族关于神造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小黑龙和水牛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白象引路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谷魂奶奶的故事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板鞋舞的由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铜鼓舞的由来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米洛甲造人的传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合浦珠还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