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纪录片《过年的画》聚焦杨柳青年画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1-4-18 20:56:32 阅读:3

   勾描、刻版、印刷、彩绘、装裱……一道道精心细致的工序之后,一张活灵活现的杨柳青年画热热闹闹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平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这是纪录片《过年的画》开头的一幕。

  这部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西青区委联合出品的5集纪录片,讲述了天津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非遗保护,需要我们关注”“盼着过年,张贴年画的场景历历在目”……随着纪录片的热播,留言和热议随之而来。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明代,在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工序流程,体现出其独特的刻、绘结合的工艺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物’,制作、形成它们的技术和历史才是真正的非遗,制作年画的非遗技艺,就是通过年画那张纸来承载的。”《过年的画》顾问陈雍表示。

  成长于杨柳青古镇的中国民间美术史学家王树村老先生,将一生献给了杨柳青年画的发掘保护,即使走向人生的终点,最惦记的还是“那张纸”。孙子王进接过爷爷的接力棒,搜集整理了6000多幅杨柳青年画,多次无偿送展,只为让大家看到真正的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画社的雕版师傅刘杰,至今用的还是30多年前踏进这一行时,师傅为他亲手做的两把月牙刻刀。一张张年画背后,是对艺术的精研沉潜。在传统技艺的精进发掘之路上,刘杰倾注了毕生心血。

  70多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是霍氏古一张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他说:“祖上做了近百年的年画,到我这辈儿不能断了。”为了赓续技艺,他从打铁做刻刀、选购颜料宣纸的环节开始,将杨柳青年画的“产业链”重新串联起来。

  《过年的画》刻画了30多个饱含情感、充满张力的人物故事,其中既有非遗传承人、艺术院校师生,也有年画老店后人、新一代年画工作者。该片以严谨的历史考据、真实的创作细节和温暖的艺术情感,呈现出当下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思考。

  “这部作品展现了浓浓的乡愁,一代代守望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追求。”该片总导演祖光表示。该片总撰稿、执行导演张玲感慨,两年多的摄制过程中,自己和团队成员曾经数次泪洒拍摄现场。

  “我们要正视非遗和当代生活存在的‘时差’,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行列。时代在变、生活在变,非遗如何守正创新,是需要不断思考的命题。”张玲说。

   记者:武少民 靳 博


上一篇 “吉林终有吉临时,长白春雪向未来   下一篇 《长城长》:站在文化高地上的仰望
随机推荐文章
·仡佬族民间故事:月亮哥与皖纱女茅
·仡佬族民间故事:竹王传说
·仡佬族民间故事:兄妹造人烟
·仡佬族民间故事:螺蛳坡上的动人爱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吃虫节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金角老龙王救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田母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无字棋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宝王菩萨的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里玛主”节的来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祭母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夏历十月过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磨秋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苗爱拿”节
·哈尼族民间故事《火童》
·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哈尼族葬礼“莫搓搓”的风俗来历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哈尼族民间故事】猫、狗、蛇和穷
·哈尼族民间故事:勇敢的阿扎(为什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特波还高利贷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作弄山官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朱尼祖传之宝
·哈尼族民间故事:背白拉白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