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用地域文化特色体现时代感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8-11-23 10:20:12 阅读:7

  西安话剧院排演的现实题材话剧《长安第二碗》,由陈彦和陈梦梵编剧、查明哲和翟卫国导演。该剧通过西安城墙下老秦一家40年来的变化,小中见大,展现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文化特色。

  老秦一家的生活曾经十分艰辛,生活的重担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家人带来摆脱贫困的机会。他们找出祖上传下来的泡馍馆招牌,开了一家小食店,经过多年辛苦打拼、诚实经营,终于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新的变化和烦恼接踵而至。书写不断变化的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发展,也是这部剧的一大特点。

  象征写意手法的运用,是该剧创作特点。无论是“光荣人家”的门楣、长安108坊的灯火,还是热气腾腾的大锅、终被砸破的水缸……它们既是日常物象,也是耐人寻味的戏剧意象。剧中独具匠心地安排了“串场”人物——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第一幕,女人带着孩子到老秦家讨要一碗热水,得到的却是一碗肉汤。孩子慢慢长大、获得事业成功,她也从每次要一碗葫芦头三人分食,变成要两碗、三碗,再到坐着轮椅来店里用餐。这一家三口的变化富有象征意味,是社会进步与发展为个体生活带来改变的表现。

  这一点在剧中更直观的表现,就是饭店里餐桌不断加大、楼层不断加高,它像老树的年轮,刻画了时代发展的轨迹。时代变化也反映在人们的着装上。大幕拉开时,孩子们穿着邋里邋遢的“尿素裤”。老秦一家分房时,儿女们聚集一堂,个个衣着光鲜,装扮时尚。

  《长安第二碗》不是顺向地、直白地表现从贫困到富裕的生活,而是重点表现普通人的悲喜。此剧有机融合了富有特色的戏曲元素和流行音乐,将大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状况的好转表现得真实自然,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也让这个发生在西安的百姓故事,散发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剧作将故事发生的场景泡馍小店安置在秦腔剧团的隔壁,随着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情感的变化,加进了一系列的秦腔演唱片段,传统的秦腔艺术与话剧情境具有了互文关系和复调对位。比如表现剧中燕妮爱慕唱秦腔的男主演时,出现了“穆桂英放眼群峰”;老秦为亲情的疏远与隔膜感到痛苦时,出现了“旌旗招展雪花飘”……秦腔激越高亢、沉郁悲壮,提纯了戏剧的韵味,丰富了话剧表现手法。


上一篇 《雄狮少年》:心中有鼓,便是雄狮   下一篇 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今晚央视
随机推荐文章
·苏东坡画扇判案
·东坡肉
·华家池
·飞来峰
·呼猿洞
·初阳台
·和尚戏乾隆
·杏婵
·凤凰山
·小黄龙(黄龙洞的来历)
·豆腐桥
·吴山第一泉
·打龙王
·乌龙
·茶祖宗
·尉迟恭造寺
·蚕花娘子
·望仙桥
·八卦田
·石香炉
·一线天
·康熙题匾
·六和填江
·钱王射潮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