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人间烟火与真实记录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5-4-23 8:39:48 阅读:4

  前不久,由萧寒执导的城市纪实探索节目《奇妙之城》热播,引发了年轻观众对乡愁话题的讨论。该片突破了纪录片传统的表达样态,以明星与素人双线叙事的方式,传达大众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城市文化的探寻。

  纪录片邀请艺人参与,无非是想赋予这门高冷的影视艺术更接地气的想象空间。艺人视角与纪实主题如何结合,这个度很难把握。因为围绕艺人的各种话题很可能会抢占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城市文化的风头。但《奇妙之城》却规避了这个问题,利用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艺人变为了素人。在片中,艺人不是聚光灯下光鲜亮丽的偶像,而是千千万万背井离乡在外奋斗,渴望回到家乡探寻往昔故事的普通年轻人中的一员。他们放松地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说着当地的方言,和旧友嬉笑打闹。这样的人物设定和讲述方式,拉近了纪录片中的人物、城市、文化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从而让年轻观众产生了强烈共情。

  不论如何呈现,真实才是纪录片的生命力。创作者在用艺人烘托城市魅力的同时,用城市文化滋养着观众的心灵,让这部纪录片受到了不同年龄层、不同知识结构背景的观众认同,实现了破壁出圈。在人们的一贯印象中,出圈的纪录片人物是《舌尖上的中国》里做空心挂面的张爷爷,是《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钟表师傅。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人们从纪录片里了解世界、思考生活的一个窗口。除了艺人外,《奇妙之城》每期节目还追踪拍摄两位素人。通过艺人和素人的双重视角,呈现“爽爽的贵阳”“火辣的重庆”“惬意的厦门”“有历史纵深感的西安”“令人向往的克拉玛依”“热情的青岛”等六座城市。用发生在城市里的有趣故事,诠释每一座城市立体全面而又与大众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奇妙之处,让观众从中窥见城市的灵魂。

  此外,《奇妙之城》在影像语言上还进行了创新尝试。在每一集结尾处,创作者都在配乐上选取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音乐声与解说词两相呼应,彰显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真实接地气”“想去打卡”等留言频繁出现在弹幕上,观众随着镜头和音乐的指引游历纪录片中的城市,开启了一场心灵之旅。在疫情背景下,说走就走成了一种奢侈。从这个角度看,《奇妙之城》抚慰了大众的乡愁,治愈了他们的心灵。不过,《奇妙之城》里虽然城市文化是主角,但美中不足的是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在对西安这座城市的呈现上,该片创作者用大量笔墨描摹大唐文化延续至今的影响,体现出了一种历史纵深感。但遗憾的是,这种创作深度在对其他几座城市的表现上未能体现出来,对历史文化的挖掘还应继续延展。

  《奇妙之城》中打动观众的除了真实,还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片中众多年轻人的故事,组成了一幅中国青年的奋斗图谱。在这里,他们对人生有追求,他们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实现着价值,他们对生活、梦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理解,他们是当代中国无数年轻人的缩影。正是这群积极奋斗着的青年们,让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在探寻不同的城市文化过程中审视自己,思考人生,从而获得了一种精神力量。


上一篇 《我爱中国造》:盘点制造大国的成   下一篇 美景美物难掩剧情人设瑕疵
随机推荐文章
·台湾民间故事:日月潭的神话传说
·蒙正苗族竹王传说
·竹王传说
·仡佬族民间故事:月亮哥与皖纱女茅
·仡佬族民间故事:竹王传说
·仡佬族民间故事:兄妹造人烟
·仡佬族民间故事:螺蛳坡上的动人爱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吃虫节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金角老龙王救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田母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无字棋的传说
·仡佬族民间传说故事:宝王菩萨的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里玛主”节的来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祭母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哈尼族夏历十月过
·哈尼族民间传说故事:磨秋节的来历
·哈尼族民间故事:“苗爱拿”节
·哈尼族民间故事《火童》
·寻找火种的孩子(哈尼族民间故事)
·哈尼族葬礼“莫搓搓”的风俗来历传
·哈尼族民间故事:猎神
·【哈尼族民间故事】猫、狗、蛇和穷
·哈尼族民间故事:勇敢的阿扎(为什
·哈尼族民间故事:阿特波还高利贷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