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深情回望“三千孤儿入内蒙”党史佳话感受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8-6-28 23:00:39 阅读:7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

  总书记的话传到上海,激起了各界强烈反响。为进一步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浓厚氛围,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上海广播电视台决定从今天起在东方卫视率先重播呈现这则党史佳话的电视剧《国家孩子》。

  《国家孩子》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影集团出品,巴特尔导演、柳桦编剧、上影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刘小锋担任总发行人。该剧的剧本在上海孵化,故事也从上海开始,讲述上世纪60年代,在面对自然灾害困难时,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用草原“乳汁”把“国家孩子”抚养成人的故事。该剧自2019年9月于央视首播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十余次重播。一批又一批观众为被党接纳的国家孩子牵动情肠,也为这则发生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团结佳话深深触动,而一群拥有草原般辽阔、星空般深邃大爱的“额吉”“阿爸”更是成为无数人心头了不起的平凡英雄。

  以国家关怀的温暖角度,讲民族团结血脉相传的岁月

  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因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江南地区大批弃婴被送到上海的保育院,使整个上海面临巨大的救助压力。党中央对此情况高度重视,经周恩来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商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同志操办,将江南的部分孤儿送到了内蒙古。据统计,1960年到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在草原上,他们被称作“国家的孩子”。

  《国家孩子》从小忠(朝鲁)、小鱼(通嘎拉嘎)、谢若水和黄小仙(阿藤花)四个孩子登上从上海驶往内蒙古的火车开始,渐渐铺开了他们从黄浦江到大草原这半生的命运。孩子们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加之长期营养不良,随时都可能面临夭折。面对这些孱弱的孩子,草原上的额吉、阿爸纷纷暗下决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将他们养大成人。

  聚焦这一感人而特殊的题材,《国家孩子》并非第一部电视剧,但在专家们眼中,它又是崭新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说,相比前作多以草原母亲的爱为切入点,《国家孩子》格局更大,是以国家关怀的温暖视角来重新讲述往事。“将三千孤儿送往迢迢千里外的地方,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集结了多方力量的国家行动。这次行动中,为了兑现‘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诺言,国家还对收养孩子的家庭制定成文的要求,给予补贴,同时还尊重孩子的意愿。《国家孩子》就是紧紧扣住了‘国家’的角度,将这些社会主义中国才有的国家人文关怀展现给了观众。”

  编剧柳桦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内蒙草原采访的情形,从蒙古包出来,已是深夜,草原上漫天星斗,仿佛触手可得。“而我刚刚听到的故事更震撼人心,我沉浸在他们半辈子的命运中,所以脱口而出,取名《苍穹下》。”后来,剧本相继被导演巴特尔和制片人刘小锋看见,他们说服柳桦,将其改名《国家孩子》,“他们个人虽遭遇了不幸,但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他们依旧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国家孩子’意义深远”。

  演员也真切感受到了剧名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剧中,乌兰其其格是养育孩子们的关键人物,是她经过培训成为第一批去上海接孩子的人员,也是她在专设的保育院里开启了“国家孩子”在大草原上的重生。角色的原型是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都贵玛老人。饰演乌兰其其格的演员熊睿玲说,在草原上拍摄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她不仅体会到所有主创对国家真挚的忠诚与热爱,更感受到了各民族一家亲的真挚情怀,“乌兰其其格是千千万万草原额吉的缩影。如果说收养一个孤儿是一个母亲的善良,那么大草原收养了三千孤儿,这是中华民族的情怀,是感天动地的中国好故事”。有了党和国家,“国家孩子”从此不再是孤儿,“民族团结”四个字化进了实实在在血脉相传的岁月里。

  以草原社会变迁的历程,写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主题

  电视剧是由一个个典型的人物故事来串联的,反映的则是群像人生,更是草原随着新中国发展而变迁的历程。

  导演巴特尔说:“故事不只是忆苦,更多的是思甜。不仅表现了草原父母对孩子的厚爱,也表达了成长以后的孩子对草原的奉献。跟随剧中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观众会看到人物的心灵史,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时代烙印。”

  《国家孩子》的剧情跨越了半个世纪,其间,草原上的民兵连、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带着鲜明时代注脚的事件都得到体现。在剧本创作阶段,柳桦花了两年多时间,先后五次走进内蒙古,并长时间生活在原型人物的身边。3000多公里路程、近百名现实中的“国家孩子”、牧区生活的时光等,一点一滴丰满了史诗般的故事。更可贵的是,成年后的主人公归乡寻根与他们年幼时来到第二故乡的故事穿插进行,凸显出创作者的思考——特殊时代形成了特殊的故事,而在找到终生归宿后,“国家孩子”能坦然面对来路与归处,开启积极的人生。

  渲染了人物个性化的情绪,但没有渲染历史的苦难——这一点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李准说:“孩子在内蒙古成家立业,但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也没有因为历史的苦难怨恨自己的亲生父母。最后,他们通过理解父母而理解历史,理解了历史和现在的联系后感受到了国家的伟大。”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们看完《国家孩子》后并不会感觉沉重甚至绝望,相反,从个人命运看到草原的变迁,由小家的生活折射整个国家前进的步履,以小见大的叙事让人看见了草原沧海桑田的巨变。如此,更能感受到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无坚不摧的力量。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国家孩子》也是“上海出品”电视剧的精品力作。为进一步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上海广播电视台还将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氛围中,继续发挥“上海出品”的品牌优势,播出《光荣与梦想》《功勋》等重点剧目,与观众共同见证党的伟大历程。

  来源:文汇报

  《国家孩子》的剧情跨越了半个世纪,其间,草原上的民兵连、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带着鲜明时代注脚的事件都得到体现。在剧本创作阶段,柳桦花了两年多时间,先后五次走进内蒙古,并长时间生活在原型人物的身边。3000多公里路程、近百名现实中的“国家孩子”、牧区生活的时光等,一点一滴丰满了史诗般的故事。更可贵的是,成年后的主人公归乡寻根与他们年幼时来到第二故乡的故事穿插进行,凸显出创作者的思考——特殊时代形成了特殊的故事,而在找到终生归宿后,“国家孩子”能坦然面对来路与归处,开启积极的人生。

  渲染了人物个性化的情绪,但没有渲染历史的苦难——这一点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李准说:“孩子在内蒙古成家立业,但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也没有因为历史的苦难怨恨自己的亲生父母。最后,他们通过理解父母而理解历史,理解了历史和现在的联系后感受到了国家的伟大。”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们看完《国家孩子》后并不会感觉沉重甚至绝望,相反,从个人命运看到草原的变迁,由小家的生活折射整个国家前进的步履,以小见大的叙事让人看见了草原沧海桑田的巨变。如此,更能感受到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无坚不摧的力量。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国家孩子》也是“上海出品”电视剧的精品力作。为进一步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上海广播电视台还将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氛围中,继续发挥“上海出品”的品牌优势,播出《光荣与梦想》《功勋》等重点剧目,与观众共同见证党的伟大历程。

  来源:文汇报


上一篇 《刺杀小说家》的独特性、复杂性与   下一篇 “鲜花盛开”香溢央视 吉林电视剧
随机推荐文章
·牡丹逸事
·放羊娃与牡丹花
·牡丹文化
·“五彩祥云”失传记
·魏紫牡丹
·万卷书的传说
·万里崂山双花仙
·舍命保“赵紫”
·舍命不舍花
·秦岭深处遇牡丹
·牡丹王
·牡丹园里的故事
·牡丹仙女
·牡丹泉
·绿牡丹
·洛阳牡丹出邙山
·楼台牡丹
·刘师阁的传说
·蓝田玉
·枯枝牡丹的传说
·昆山夜光
·军门花园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
·火炼金丹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