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史诗与抒情的百年交响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7-29 12:55:07 阅读:4

  作为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的电视剧,《百炼成钢》既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是重大现实题材。它首次在电视剧中运用板块式的结构和音乐剧等多种表现手法,以史诗与抒情的复调,彰显党史题材独特的美学风格。

  大广角

  《百炼成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征程。

  正如导演毛卫宁所言,《百炼成钢》“聚焦于每一位党员是怎么‘炼成’的,如果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对于观众来说,就会更有情感共鸣”。“百炼成钢”,不仅仅指中国共产党本身,也意味着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百炼”,正是他们的“百炼”,才共同铸就了“成钢”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些人中,有革命先驱李大钊、瞿秋白等,有人民领袖毛泽东,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施光南等,有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也有“最美奋斗者”焦裕禄、王进喜等。

  《百炼成钢》在人物塑造上注入了丰富的生活细节。比如,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由于太专注,不小心吃了蘸墨汁的粽子,感叹“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可是真理的甜与现实的惨烈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他“没想到求索真理却如此血腥”。再如,陈独秀被京师警察厅下达了抓捕令,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出京,两人在一辆骡车上相约建立中国共产党……正是这种种“百炼”,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电视剧全景式、立体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以歌咏史

  《百炼成钢》将沉浸式音乐剧的元素融入影像叙事。它以组歌板块串联起整个历史进程,用《国际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希望祝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多首歌曲,勾连起中国共产党恢弘的百年历史。这是电视剧以歌咏史的新形式。

  作为一种以节奏为核心的艺术语言,音乐是联结客观世界与主观情感的纽带。剧中的音乐不仅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还承担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音调摹写”。《国际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在剧中反复响起,承载了很强的叙事功能。当瞿秋白在大街上听到人们齐唱《国际歌》时,他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中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任弼时生病后,毛泽东批准他去苏联治疗,任弼时表示服从决定,希望大家一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响起,点出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主题。当王莘看到国家朝气蓬勃的景象时,喜悦之情浸染胸怀,《歌唱祖国》的美妙旋律从他口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美学风格独特

  作为一部可视化的党史作品,《百炼成钢》在美学层面呈现出史诗与抒情的交织交响。史诗的意味和动人,需要抒情和生动想象。优秀作品则应善于表达时代和民族的精神要义。

  《百炼成钢》动人的宽广视角与细节淬炼主要围绕“牺牲”展开,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纵横演进与价值回响。比如剧中,在李大钊行刑前,一名女学生对他说,自己是他的学生,是在他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自己要先“走”。李大钊听后,表示自己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的,自己先“走”更合理。行刑前,他不畏死亡,说出“绞死了我,并不能绞死共产主义!”的豪言壮语。另如,在步履维艰的核试验中,一位教授身受重伤,仍心系试验,表示尽管燃料推进剂爆炸了,但燃料效率提高了8%。临去世前,还嘱咐让好友钱学森将随身携带的钢笔转交给女儿,告诉女儿自己很爱她。类似这样的“牺牲”故事在剧中数不胜数。在史诗品格与抒情话语、集体经验与个体化经验的交融中,《百炼成钢》展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探索,意旨深远,影像编码和打开方式独特,为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征程,做出了坚实的注解。


上一篇 《中国医生》重回武汉 张定宇一声   下一篇 《叛逆者》是新谍战剧的叛逆者
随机推荐文章
·放羊娃与牡丹花
·牡丹文化
·“五彩祥云”失传记
·魏紫牡丹
·万卷书的传说
·万里崂山双花仙
·舍命保“赵紫”
·舍命不舍花
·秦岭深处遇牡丹
·牡丹王
·牡丹园里的故事
·牡丹仙女
·牡丹泉
·绿牡丹
·洛阳牡丹出邙山
·楼台牡丹
·刘师阁的传说
·蓝田玉
·枯枝牡丹的传说
·昆山夜光
·军门花园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
·火炼金丹
·画中牡丹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