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守望青春》:为师之道 桃李不言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5-3-17 6:16:28 阅读:4

  《守望青春》是一部暖色调的电影,该片把镜头对准一位放弃高位、甘当大学辅导员的老教师刘威,以他回顾自己近四十年教学生涯为经,以其中浮现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成长故事为纬,以不疾不徐、静水流深的叙事节奏渐次递进,达成情感“晕染”的效果。说它是暖色调的,除了电影传播了有利于抵消时下热议的“内卷”焦虑、再次树立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正面价值之外,还源于题材本身——它记叙了我们多数人记忆中都存在的一张张亲切的面庞、那些影响了我们一生的教师形象。影片调动了这些温暖的记忆,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守望青春》既是一部讲述“好人”的半自传型电影,同时也是讲述战胜生命阶段性困境的成长电影。电影同时设置多重的人物视角:老教师刘威到了即将光荣退休的年纪,他想走一程去看望一直惦念的学生们;青年教师一凡在妻子的软硬兼施之下,犹豫挣扎要不要放弃辅导员这个工作;大学生丢丢处于他那个年纪固有的、对诸多理念与信条懵懂和疑虑的阶段……三个人共同上路了。刘威的人生到了收获的秋天,他没了困惑,有的是笃定和宽慰,另外两位始终处于头脑中的理念与身边的现实对不上号的撕扯之中。站在刘威的角度,这是一部半自传型回溯的故事,主要目标是反思和沉淀,站在另外两个年轻人的角度,这就是一个追寻之旅,大大的问号始终悬置于头顶。

  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是那种不由分说地宣谕型、训诫型的电影,它给故事中的人留出了彼此辩驳的空间和彼此触动的过程,不是急于做判断,而是努力在呈现。

  电影串珠式地结构起几个典型的学生故事,不仅仅通过事件塑造出一代教师的形象以及重塑师道尊严,更在于通过高校老师的多年经历来写照校园这个社会一隅折射的诸多问题。影片中没有令人醍醐灌顶的大道理,只有简单和朴素的做人准则。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老师予前者以信念的加持,付出不抛弃、不放弃的督促和鼓励。在老一辈辅导员刘威的情操映衬下,青年辅导员一凡的动摇和纠结同样十分真实。在有关职业选择的情节中,一凡这个角色最能对标普通人的心态。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基层一线的高校辅导员们,对比于同龄、同届、同样水准的人群圈层,他们的心理容易失衡。但是为什么刘威就能甘于淡泊与辛劳呢?当我们谈论职业素养、行业风气的时候,我们常常谈到对行业底线的坚守、对专业技能的打磨,但是鲜少看到背后支撑的职业信念与职业理想。在刘威看来,高等教育是重塑人生、改变人命运的,大学几年对于人的成长最为关键。因此在大学做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就是青春生命的守护者、文化渡船的摆渡人,就是成为对他人影响最深、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高度的职业信念带来高度的职业荣誉与职业尊严,抵偿了现实的辛苦和清贫。由此,电影向观众展示了这两种有对比的行为,没有急于给出一个孰是孰非的答案,而是尽量尊重每代人以及每个个体的选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什么桃李不需多言,却能吸引众多人的赞赏?因为沉默中的坚守最能引发敬意。影片彰显出的师道的尊严,需要所有受到精神感召的人们在行动中去体会与实践。

  作者:苏妮娜(辽宁文学院《艺术广角》副主编、副编审)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 工业题材电视剧如何更好回应时代巨   下一篇 《长津湖》: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史诗
随机推荐文章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罗晓财状告恶霸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习领总的传说
·彝族民间故事-两个赶马人
·彝族民间故事-二龙抢宝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彝族俐侎人的火把节
·彝族插花节的传说
·彝族月琴的传说
·“踏歌而舞”的侗族赶歌会来历
·智斗变婆(侗族经典民间故事)
·侗族风雨桥的传说
·老师坡与老师洞
·侗族传说:长发妹白惹
·侗族神话《救太阳》
·侗族民间故事:柴生和青蛙姑娘
·侗族民间爱情故事:珠郎和娘美
·姜映芳的传说(侗族)
·侗族林王节的传说
·长发妹(侗族民间故事)
·白牦牛的传说
·蝙蝠称王
·小王子寻找仙女的心花为父治眼
·傻驸马
·明察秋毫的法官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