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节令之美·春分丨春色正中分,莫负好时光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7-3-4 2:00:12 阅读:3

海报制作:胡戈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题:春色正中分,莫负好时光

  新华社记者唐健辉、邢拓、刘杨

  “岁时春已半,人间正芬芳”,桃红柳绿,燕语莺啼。在和煦的春风中,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也有寒暑平衡,平分春色之意。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作为重要的农耕节令,春耕工作正在我国多个省份铺展开来。人们在忙碌的劳作中,书写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原腹地,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3.1万亩高标准农田,一架架平移喷灌机正在对即将迎来拔节期的冬小麦进行春灌。“智能灌溉系统太方便了,我种植的1700亩小麦只需要两三天就能全部浇透,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种粮大户吴乐说。

    在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平移喷灌机正在对冬小麦进行春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赣鄱大地,江西省丰城市荷湖乡康庄村的育秧工厂,1000斤经过催芽处理的谷种正进入高温高湿的暗发室内等待出芽。工厂技术负责人舒敏在大棚内查看着秧苗的生长情况,“我们1小时可以培育2400个秧盘,可供约200亩土地使用,效率是传统人工的2倍多。”

  成都平原,四川省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村民杨安明和妻子李学琼正忙着在自家茶园采摘明前茶。“最近忙着哩,每天从清晨6点左右开始采茶,要一直干到晚上7点。人手不够,我们还从隔壁村雇了茶农。”杨安明腰挎竹篓,边采茶边抬起头说。

    四川省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村民杨安明(前)在茶园采摘明前茶。新华社记者邢拓 摄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春分时节,油菜花迎来了最佳观赏期——

  江西省遂川县6万亩金黄色的油菜花海铺满了田间,与远处青砖红瓦的民居、茂盛的树木、蜿蜒的河流,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田园画卷。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农博园长达2公里左右的彩色油菜花带贯穿南北。人们登上“二十四节气”观景塔,俯瞰这片花海。“我们选取了兼具观光和油用价值的8个颜色品种,包括深粉、纯白、桃红、红色、橘红、极橘黄、极紫红和普通黄色,更好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天府农博园农业专家柯建国教授介绍。

    这是3月14日拍摄的天府农博园彩色油菜花带。新华社记者邢拓 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春分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千姿百态的风筝在空中飞扬,人与自然也在这一刻和谐共生。

  春天到,艾草香。在赣南,每到春分时节,人们就会到菜园和田地里,采下最嫩的艾草叶榨出汁液,加上糯米粉或糯米浆和成团,包上或甜或咸的馅料,制成色泽翠绿的艾米果,吃起来清香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3月14日,学生们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遗址展馆麦田里游玩。新华社记者邢拓 摄

  大好春光中,亲子游、研学游正成为春季出游的热门玩法。在成都市新津区,人们走进中华农耕文明馆了解农耕文化,在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亲手体验考古发掘,从“一颗油菜籽的故事”学习油菜知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天,播撒希望,收获幸福。


上一篇 全球连线|雪域高原的非遗传承系列   下一篇 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随机推荐文章
·傣族民间故事:珍珠姑娘
·傣族民间故事:长着一对翅膀的谷粒
·傣族民间故事:柴不会走路了
·傣族民间故事:葫芦丝的来历
·土家族民间故事:土家人过赶年的来
·傣族关于神造人的民间传说故事
·傣族民间故事:小黑龙和水牛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白象引路的传说
·傣族民间故事:谷魂奶奶的故事
·傣族泼水节的传说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板鞋舞的由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铜鼓舞的由来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米洛甲造人的传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合浦珠还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广西风雨桥的神
·壮族传说:雷公送烟火到人间
·壮族民间故事《铜鼓龙女》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布洛陀取火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敢壮山与五指山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抛绣球传说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洪水淹天的传说
·壮族民间故事:三月三的传说
·刘三姐的传说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马骨胡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