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新华全媒+丨博物馆里寻访千年丝路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9-1-5 5:20:17 阅读:4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史君墓石椁,椁门门楣上用汉文和粟特文刻着墓主墓志(5月8日摄)。墓主史君是北周凉州萨保,粟特人。石椁整体为中国传统歇山顶殿堂式建筑,四壁浮雕内容和风格则带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古都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让我们见证两千余年来中华文明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影报道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唐代三彩腾空马(5月8日摄)。飞腾的三彩马上骑有一胡俑,真实再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人急奔长安的生动形象。

  ↑5月9日,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参观游览。

  ↑5月9日,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参观游览。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游览。

  ↑5月11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这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5月11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造型,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来通”曾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传进入中国。

  ↑5月9日,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参观唐代石狮。古代中国的狮子多通过丝绸之路由外国进贡而来。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胡人陶俑。唐代的长安城中居住着大批胡人,胡乐、胡服风靡长安,经考古出土的陶俑中有为数不少的胡人形象。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展出的铜镜。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局部)(5月11日摄)。《客使图》描绘的是唐代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

  ↑这是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拍摄的唐代石狮(5月9日摄)。古代中国的狮子多通过丝绸之路由外国进贡而来。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唐代瑞兽葡萄纹铜镜(5月8日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掐丝团花纹金杯(5月11日摄)。唐代带把杯除部分器物直接来自中亚粟特,还有部分属于唐人仿制粟特风格的作品,这些物品都是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互鉴的的珍贵物证。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蓝宝石(5月11日摄)。天然宝石通过丝绸之路以商业贸易的形式进入中国。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骨咄玉带銙(5月11日摄)。“骨咄”即珂咄罗,是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中亚小国,史籍记载与唐王朝交往密切。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5月11日摄)。这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史君墓石椁(5月8日摄)。墓主史君是北周凉州萨保,粟特人。石椁整体为中国传统歇山顶殿堂式建筑,四壁浮雕内容和风格则带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史君墓石椁。墓主史君是北周凉州萨保,粟特人。石椁整体为中国传统歇山顶殿堂式建筑,四壁浮雕内容和风格则带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5月9日,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参观昭陵六骏石雕。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其中特勤骠等马匹带有明显的西域良马特征。

  ↑5月11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观看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客使图》描绘的是唐代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5月11日摄)。这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镶金兽首玛瑙杯(5月11日摄)。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造型,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来通”曾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传进入中国。

  ↑这是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拍摄的昭陵六骏石雕特勤骠(5月9日摄)。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其中特勤骠等马匹带有明显的西域良马特征。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唐代三彩腾空马。飞腾的三彩马上骑有一胡俑,真实再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人急奔长安的生动形象。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唐代三彩胡人牵马(驼)陶俑(5月8日摄)。唐代的长安城中居住着大批胡人,胡乐、胡服风靡长安,经考古出土的陶俑中有为数不少的胡人形象。

  ↑5月11日,游客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

  ↑这是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拍摄的唐献陵石犀(5月9日摄)。据记载,唐代时曾有外国向中国赠送活犀。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史君墓石椁(5月8日摄)。墓主史君是北周凉州萨保,粟特人。石椁整体为中国传统歇山顶殿堂式建筑,四壁浮雕内容和风格则带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史君墓石椁。墓主史君是北周凉州萨保,粟特人。石椁整体为中国传统歇山顶殿堂式建筑,四壁浮雕内容和风格则带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5月9日,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参观昭陵六骏石雕。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其中特勤骠等马匹带有明显的西域良马特征。

  ↑5月11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观看唐章怀太子墓《客使图》。《客使图》描绘的是唐代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5月11日摄)。这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镶金兽首玛瑙杯(5月11日摄)。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造型,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来通”曾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传进入中国。

  ↑这是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拍摄的昭陵六骏石雕特勤骠(5月9日摄)。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其中特勤骠等马匹带有明显的西域良马特征。

  ↑5月8日,游客在西安博物院参观唐代三彩腾空马。飞腾的三彩马上骑有一胡俑,真实再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人急奔长安的生动形象。

  ↑这是在西安博物院展出的唐代三彩胡人牵马(驼)陶俑(5月8日摄)。唐代的长安城中居住着大批胡人,胡乐、胡服风靡长安,经考古出土的陶俑中有为数不少的胡人形象。

  ↑5月11日,游客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

  ↑这是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拍摄的唐献陵石犀(5月9日摄)。据记载,唐代时曾有外国向中国赠送活犀。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上一篇 鉴往知来 | 千年古都,文韵悠远   下一篇 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开幕
随机推荐文章
·玉田轶事
·状元红
·紫斑牡丹的传说
·紫牡丹
·“刘师阁”的传说
·牡丹传说
·牡丹逸事
·放羊娃与牡丹花
·牡丹文化
·“五彩祥云”失传记
·魏紫牡丹
·万卷书的传说
·万里崂山双花仙
·舍命保“赵紫”
·舍命不舍花
·秦岭深处遇牡丹
·牡丹王
·牡丹园里的故事
·牡丹仙女
·牡丹泉
·绿牡丹
·洛阳牡丹出邙山
·楼台牡丹
·刘师阁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