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做好“融新活”,建设博物馆之城(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0-6-20 1:59:10 阅读:3

  做好“融新活”,建设博物馆之城(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陈名杰

  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博物馆要有“融”的自觉,守正创“新”的手段,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成为讲好古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载体

  

  作为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2020年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概念和目标。2021年,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博物馆之城的战略协议。建设博物馆之城,要做好“融新活”。

  首先要突出“融”字。博物馆以前更多地强调“自转”,主要围绕自有馆藏开展研究、设计展览、提供社会教育,而馆际之间、博物馆与城市之间的“公转”还不够。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要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让整个城市成为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同时,建立博物馆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大馆、小馆、类博物馆等不同类型博物馆的作用。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北京首次开展博物馆活动月,举办一系列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推出10条博物馆研学线路,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促进了文化遗产与城市的积极联动。

  其次要突出“新”字。博物馆进入注重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路径。科技推动博物馆蜕变,数字引领馆藏新生。刚刚推出的“北京博物馆云”小程序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馆城”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实现博物馆“资源云聚”“服务云通”“数据云连”“展示云浸”,用户可以在虚拟时空畅游北京,感受古都的无穷魅力。

  第三要念好“活”字。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把研究做扎实了,才能让传播、发展成为有源之水;靠生动的讲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北京博物馆社教工作已经形成矩阵效应,延伸出图书、动漫、舞台剧等丰富新颖的形式和产品。增长知识、培养审美、休闲娱乐……逛博物馆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新生活方式之一,2022年北京各博物馆举办展览和活动近600项,年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

  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金名片。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博物馆要有“融”的自觉,守正创“新”的手段,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成为讲好古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生动载体。


上一篇 第十九届文博会落幕 激发文化活力   下一篇 为非遗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新语
随机推荐文章
·金竹师的传说(苗族)
·诺德仲的传说(苗族)
·竹王的故事(苗族)
·苗族爬山节的传说
·苗族踩花山的传说
·除恶节的传说(苗族)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杀鱼节的传说(苗族)
·苗族芦笙的传说
·苗族姑娘围腰上绣花的传说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死人换活人和老
·婉秋和苦菜
·董平宣与木匣
·谎江山的故事:聪明自娱弄野猫
·湘西民间故事《老大和老二分家》
·湘西凤凰古城传说故事:落花洞女
·湘西民间故事之“赶尸”的传说
·社公社母的故事
·盘瓠神话
·卡田苗寨的神奇传说
·湘西最负盛名的民间传说《熊娘噶婆
·湘西土家族民间故事
·湘西民间传奇故事《黏黏药》
·情蛊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