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青海黄河流域河湟文化首次被立法保护 含戏剧城址村寨等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0-5-20 8:54:34 阅读:3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而在黄河发源省份青海,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首次立法保护包括传统戏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城址遗存、手稿抄本在内的河湟文化。

  中新网记者8月31日从青海省海东市官方获悉,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将于9月1日公布施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河湟文化是以黄河上游河谷地带和湟水河、大通河流域三河间为中心区域的各民族共同拥有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海东地区是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

  河湟文化包括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民间文学、医药、体育等;民间节庆、传统礼仪等民俗活动;河湟地区特有的语言;民间民居、服饰、用具;青稞酒、青绣、特色食品、农耕工具等传统工艺和制作技术,工艺美术珍品。

  此外,河湟文化还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色文化、革命史迹;历史建筑、城址遗存、传统街巷、历史地段、传统地名;反映河湟地区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的典籍、档案、书画音像、手稿抄本、口传文化等资料;其他需要保护的河湟文化事项。

  据悉,《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详细规定河湟文化的保护措施、传承与传播、转化利用等问题。

  《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规定,河湟文化保护实行保护名录制度;对濒临消失的河湟文化,市、县(区)人民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

  在传承与传播方面,《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湟文化传承机制,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并为传承人提供河湟文化传承的资金、场所等必要条件;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等活动,支持河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提升河湟文化的域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河湟文化的转化利用领域,《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鼓励和引导河湟优秀文化资源的有效转化;禁止河湟文化的宣传、展览展示低俗化。

  “实施好《海东市河湟文化保护条例》是打造河湟文化新高地的法治路径,是让河湟文化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确保文化育民惠民、提高文化软实力最稳定、最可靠的路径。”海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来源:中新网 胡友军 张添福)


上一篇 9月苍穹充满诗意   下一篇 崇德尚艺是文艺工作者一生的功课
随机推荐文章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知恩图报的彝族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死了的儿子没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尝新饭先喂狗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Ⅱ-尝新饭要先喂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大黑龙搬家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九子不葬父,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水牛的叫声为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谷子的来历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犁歌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白竹杨氏“忌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玉绿鸟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猴子与大象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过关栗地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大脉地罗常二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富恒彝族人民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杀蟒蛇的传说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腊果龙潭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姊妹龙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大黑龙和大黑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婚外恋的恶果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憨婆娘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甜荞杆为什么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太阳和月亮是
·关于漾濞核桃神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