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古代月饼都有些什么花样?“月饼”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8-8-31 21:39:27 阅读:6

  中秋将至,又到一年月饼季。“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一句谚语道出人们在中秋之夜赏月与吃月饼的习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初的月饼并不叫“月饼”,甚至与中秋节也没有什么联系。这一切还要从月饼的起源与演变说起。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梦粱录》

  关于月饼的由来,有一种说法,说的是月饼原叫“胡饼”,是从西域传进中原的。汉朝时期张骞出塞时带回当地人用胡桃仁做馅的一种圆形饼,这就是胡饼。后来,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一边看月亮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顺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被叫作月饼了。

   

  传说很美,但可能并不真实。北宋时期流行一种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的小吃,被认为是现代月饼的雏形。这种饼以小麦粉、饴糖、猪油等材料制皮,口感酥甜。饼馅有猪油丁、松子、果仁等,类似于现在的苏式月饼和京式月饼。在当时,这种饼是一种日常甜点。苏轼在《留别廉守》一诗中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但这里的“月”与中秋并无联系,只是说明这种饼形如满月,并不能推证是中秋十五所食的月饼。

  两宋之际的《东京梦华录》中详细记录了宋代中秋节的各类“项目”,其中,在吃的方面提到了刚上市的螃蟹和时令水果。此外,两宋之际郑望之的《膳夫录》也提到,中秋夜的节令食物有“玩月羹”,这是用桂圆肉和冰糖、莲子以及藕粉熬制而成的羹。然而在众多记载中,并没有出现“月饼”的身影。

  “月饼”一词正式出现在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中,不过这种月饼和芙蓉饼、菊花饼、蟹肉包儿等等众多名点心一样,只是一种市井小吃,而且“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那时候的月饼并没有与某个特定节日关联在一起。

  同时代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当时南宋都城临安有五十多种蒸食,如春茧、荷叶饼、月饼、大包子、羊肉馒头等,“月饼”只是众多蒸食中的一种。

  与中秋结合象征团圆之意

  月饼与“中秋”产生联系,大致是从元明时期开始的。传说朱元璋起义时,曾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作为联络各路起义军的工具,后来明朝建立,朱元璋便将“月饼”作为中秋节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月饼与中秋节相结合的时间在元明时期并非是空穴来风。明代宦官刘若愚编写的《酌中志》中记载:“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可见,明朝人在中秋节祭月后,便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月果的习俗,月饼“团圆”之寓意也逐渐深入人心。

  此外,明代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那时,月饼不仅代表着“团圆”,还成为人们在中秋节相互馈赠的佳品,互送月饼的习俗已蔚然成风。

  到了清代,一位叫潘荣陛的人曾在雍正年间进入皇宫任事,退休后赋闲在家,根据自己在皇宫多年的经历,逐月记录当时京师一年四季各节令的相关习俗事务,汇编成一本《帝京岁时纪胜》,其中在中秋节这一条也提到:“中秋,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月饼也。”那时候的月饼已经与“中秋”和“团圆”无法再割舍了。


上一篇 【网络中国节·中秋】出圈的《墨舞   下一篇 《减法教育》出版 剖析家庭教育正
随机推荐文章
·牡丹逸事
·放羊娃与牡丹花
·牡丹文化
·“五彩祥云”失传记
·魏紫牡丹
·万卷书的传说
·万里崂山双花仙
·舍命保“赵紫”
·舍命不舍花
·秦岭深处遇牡丹
·牡丹王
·牡丹园里的故事
·牡丹仙女
·牡丹泉
·绿牡丹
·洛阳牡丹出邙山
·楼台牡丹
·刘师阁的传说
·蓝田玉
·枯枝牡丹的传说
·昆山夜光
·军门花园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
·火炼金丹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