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对话艺术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1-5-3 6:16:54 阅读:2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对话艺术

  【新书访谈录】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一个发人思考的情节:黛玉刚到贾府,一次与贾母进餐后闲聊,贾母问及念何书,黛玉答:“刚念了‘四书’”。然而片刻之后,黛玉与宝玉叙谈中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短短几分钟,黛玉就忘记了刚刚说过的话?内有什么隐情?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讲,平日就对宝玉不认真诵读儒家经典而不满意的贾政,这天听说宝玉在外结交戏子等人,不由得顿生恼怒。先喝令仆人把宝玉按在凳子上抡大板重责,尚不解气,干脆一脚踹开抡板子的仆人,夺过板子亲手狠命抽打起来。王夫人闻讯急忙来劝解。一段话出口,却如火上浇油。第二段话再一出,贾政“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那么,王夫人到底说了什么劝慰的话,获致冰火两重天的效果?

  此外,第四回中“门子”为何寥寥数语,就让固执的贾雨村改了主意?第二十九回中贾珍责备张道士的话,怎么让张道士畅快地笑起来?第二十二回中湘云说了一句什么话,竟惹出一系列麻烦?

  …………

  许多问题,也许正是我们在阅读和研究《红楼梦》时经常会产生的困惑。

  一部《红楼梦》,汇聚了千百个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不同,心思各异,曹雪芹赋予他们鲜活的言语以呈现。阅读《红楼梦》,领悟其中人物的话语特征,不仅对理解“红楼”人物的个性大有助益,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日常言语交际的策略。20多年前,语言学学者杜永道便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切入点,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帮助读者领略《红楼梦》这座语言宝库的精微与细腻。

  近日,《〈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一书经修订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记者围绕该书的写作初衷和《红楼梦》中人的说话艺术,采访了作者杜永道先生。

  让读者好读、好懂又好用

  光明悦读:时至今日,红学已成为一种文化语码。它不仅是文学研究者的专属,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想必,您也一定是《红楼梦》的爱好者。您为何会对“红楼”人物的说话艺术感兴趣?

  杜永道:的确,我很早就是《红楼梦》爱好者。小时候在广播里听到一篇赏析《红楼梦》“金钏儿投井后宝钗探访王夫人”的文章,人物心态分析得细致入微,我听得津津有味。其中称,宝钗极力顺从王夫人心意,话语不免暌离事理,却句句自然合理、娓娓动听。令我叹赏不已。后来读《红楼梦》,特别欣赏“钗、黛探伤”一段,读来如看电影——宝玉挨打后,宝钗手托药丸轻盈走来,详述用药方法;黛玉则哭得两眼“桃儿一般”,两相比较,耐人寻味。最神奇的是,宝玉恍惚中一时梦见蒋玉菡,一时梦见金钏儿,见黛玉来了以为是梦,探身细看。镜头连续快速切换,引人入胜且意蕴丰富。所以,一直喜读这部经典。

  我研究《红楼梦》言语交际,也受到父亲影响。父亲杜松寿在语言学家词典中被称为“中国文字改革活动家”,一生从事“文改”,靠自学掌握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一次,他连续几天读《红楼梦》。我好奇地询问,他说“值得看,凤姐写得最好”。这更引发我对《红楼梦》的兴趣。父亲对我还有一点重要影响,就是他一贯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实用性,强调面向群众——20世纪40年代,他亲自到学校教学生查自编《中文同音字典》;50年代初,为帮助群众扫盲,写了本《注音符号讲话》,受到识字班师生欢迎;抗美援朝时,为帮助志愿军战士写家信,又出了《四百四十六个字》,一时成为畅销书;60年代,多次赴晋南帮助农村干部通过拼音识字。在父亲“接地气”作风的影响下,我决定走普及型道路,将观察到的言语交际之策,通俗易懂地阐释出来,让读者好读、好懂、好用。

  光明悦读:您写这本书有怎样的缘起?

  杜永道:20世纪末,言语交际研究兴起,高校中文系教材中言语交际理论甚多。我拟结合汉语实际用例研究,就试着找文学作品做语料。翻阅多本现代文学名著,皆不理想,难以进行细致分析。检视《红楼梦》时惊喜发现,对话是那么生动、细腻。尤为重要的是,从言语交际四要素“说话人、听话人、语境、言语目的”审视,收获多多。写成文章投给报刊,大都登出,后逐渐成书并于1998年初版。今年6月,经大量修订增补后,《〈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一书重新在三联书店出版,希冀读者从中收获言语交际策略,并能运用于交际、写作、研究、教学之中。

  字里行间不“说破”

  光明悦读:《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被认为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您认为,什么是《红楼梦》交际语言最重要的特色?

  杜永道:含蓄,是《红楼梦》交际语言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字里行间往往不“说破”,而是让读者品话语、察语境,自己体悟。虽费心思,却恰是《红楼梦》魅力所在。

  光明悦读:在120回《红楼梦》中,作者含蓄的语言风格,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杜永道:首先,含蓄展示人物性格。第八回,黛玉去宝玉处,宝玉刚回家,跟丫头们闲聊。小丫头茜雪捧上茶来,宝玉忙说:“林妹妹吃茶。”丫头们笑道:“林妹妹早走了,还让呢。”蜻蜓点水的对话,隐含了两个意蕴:一是黛玉的不辞而别,流露出她爱计较小事的秉性;二是宝玉做事瞻前不顾后,毫无察觉间,冷落了黛玉。

  其次,含蓄展示人物心态。第三回中,黛玉初入贾府,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过了会儿,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颠覆前语,回复“不曾读”,仅“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刚才听到贾母的“女孩读书无用论”,故宝玉再问时,答案相反。这里用话语调整,含蓄表现出刚入府时,黛玉小心谨慎的心态。

  再次,含蓄展示人物情感。第六十二回说:“袭人便送了那钟去,(黛玉)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这组对话中伴随三个“小动作”:一是宝钗喝了半杯;二是宝钗把杯子递给黛玉;三是黛玉一饮而尽。对话中的几个细小动作含蓄透露,钗、黛推心置腹恳谈后,情感已变得十分亲密融洽。

  书中还用“话题转换”含蓄摹写人物情感。第三十五回中,宝玉为让贾母夸黛玉,说:“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没想到,贾母没顺水推舟,而是转换话头,对薛姨妈说:“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一话题转换,含蓄写出贾母喜钗不喜黛的心底情结。第四十回中,刘姥姥夸赞黛玉住所,说:“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贾母没接话茬儿,变换话题,说:“宝玉怎么不见?”不回应“黛玉绣房像书房”,而转换话题,含蓄表露出贾母对黛玉喜读书的反感。

  最后,含蓄展示人物观念。第七十八回中,贾母提到宝玉时说了段家常话:“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是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担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此番话意蕴深刻,含蓄写出贾母深入骨髓的等级观念,使她无法理解宝玉朦胧的平等意识主导的行为,造成祖孙间深如鸿沟的思想隔膜。

  光明悦读:《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被认为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您认为,什么是《红楼梦》交际语言最重要的特色?

  杜永道:含蓄,是《红楼梦》交际语言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字里行间往往不“说破”,而是让读者品话语、察语境,自己体悟。虽费心思,却恰是《红楼梦》魅力所在。

  光明悦读:在120回《红楼梦》中,作者含蓄的语言风格,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杜永道:首先,含蓄展示人物性格。第八回,黛玉去宝玉处,宝玉刚回家,跟丫头们闲聊。小丫头茜雪捧上茶来,宝玉忙说:“林妹妹吃茶。”丫头们笑道:“林妹妹早走了,还让呢。”蜻蜓点水的对话,隐含了两个意蕴:一是黛玉的不辞而别,流露出她爱计较小事的秉性;二是宝玉做事瞻前不顾后,毫无察觉间,冷落了黛玉。

  其次,含蓄展示人物心态。第三回中,黛玉初入贾府,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过了会儿,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颠覆前语,回复“不曾读”,仅“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刚才听到贾母的“女孩读书无用论”,故宝玉再问时,答案相反。这里用话语调整,含蓄表现出刚入府时,黛玉小心谨慎的心态。

  再次,含蓄展示人物情感。第六十二回说:“袭人便送了那钟去,(黛玉)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这组对话中伴随三个“小动作”:一是宝钗喝了半杯;二是宝钗把杯子递给黛玉;三是黛玉一饮而尽。对话中的几个细小动作含蓄透露,钗、黛推心置腹恳谈后,情感已变得十分亲密融洽。

  书中还用“话题转换”含蓄摹写人物情感。第三十五回中,宝玉为让贾母夸黛玉,说:“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没想到,贾母没顺水推舟,而是转换话头,对薛姨妈说:“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一话题转换,含蓄写出贾母喜钗不喜黛的心底情结。第四十回中,刘姥姥夸赞黛玉住所,说:“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贾母没接话茬儿,变换话题,说:“宝玉怎么不见?”不回应“黛玉绣房像书房”,而转换话题,含蓄表露出贾母对黛玉喜读书的反感。

  最后,含蓄展示人物观念。第七十八回中,贾母提到宝玉时说了段家常话:“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是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担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此番话意蕴深刻,含蓄写出贾母深入骨髓的等级观念,使她无法理解宝玉朦胧的平等意识主导的行为,造成祖孙间深如鸿沟的思想隔膜。


上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水下洛神舞惊   下一篇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瑰宝
随机推荐文章
·闽南民间故事:沉东京浮福建 救虫
·闽南民间故事:多子饿死爸的典故
·仙都丹玉的传说
·缙云爽面的传说
·缙云黄茶的传说
·缙云烧饼的传说
·仙都石笋万丈长,日落西山影上量
·鼎湖峰
·问渔亭濑仙问渔访友的故事
·倪翁与白猿的故事
·仙女照镜
·老鼠偷油
·招隐洞
·天鹅孵卵
·大肚岩
·丹室
·白蛇路
·龙耕路
·婆媳岩、舅轿岩
·“莲宗五祖”释少康
·“台宗六祖”释智威的故事
·胡诞地
·截脉岭
·望娘滩的传说中的最后一滩——龙滩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