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简化字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8-7-15 15:41:09 阅读:3

  汉字的“繁简之争”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质疑汉字简化之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厰空空”,割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简体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只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其法定地位。经过历史沉淀、专家整理的简化字,不但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提升了文字沟通效率,而且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

   

  简体字是古代文字的组成部分

  虽然简化字是在简体字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但简体字不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出现的,更不是专家在屋子中面壁冥想创造出来的,简体字在历代手写文献中均有出现,是古代文字的组成部分。比如,“马”的简体形式在东晋王羲之的草书作品中就有出现。有网友质疑博物馆展品为赝品的所谓“证据”之一,即简体字“乱”更是在北魏时期就已经作为“亂”的俗字而存在。《颜氏家训·书证》已有“自有讹谬,过成鄙俗,乱旁为舌”的记载,颜真卿所书《颜氏干禄字书》中也标明“乱”是“亂”的俗字。在欧阳询、米芾等书法大家的碑帖中,简体的“乱”也时常见到。

  简体字与繁体字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两者并非依次出现,简体字也不都是繁体字的机械简化。简体字出现的时间非常早,部分简体字甚至远早于繁体字。例如“虫”一般被认为是“蟲”的简体字,但实际上“虫”作为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比“蟲”出现的要早得多。

  简体字在古代主要是俗字,通常用于非正式场合的个人信件书写和非正式作品的抄写等。简体字与常用于印刷和正式场合的正体字形成互补关系。《颜氏干禄字书》通常将俗字与正字并写,并指出正俗,同时还专门指出俗字、通字和正字的使用范围,“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卷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介经注本文,碑书多作八分,任别询旧则。”

  简体字在古代的使用频率已经很高,王力先生就指出,“简体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不少……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当今我们使用的简化字大都是历代相传下来的简体字,它们的出现时间早且在许多文献中都有使用,是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 简化汉字,历史的积淀与选择   下一篇 中小学书法教育:仅仅练字,远远不
随机推荐文章
·茶祖宗
·尉迟恭造寺
·蚕花娘子
·望仙桥
·八卦田
·石香炉
·一线天
·康熙题匾
·六和填江
·钱王射潮
·臭秦桧
·彩蝶双飞
·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钟情梁山伯
·蝙蝠双飞梁祝魂
·梁祝:鸳鸯成双不分离
·白蛇传:白娘子和许仙
·西湖明珠
·西湖醋鱼
·梅妻鹤子
·秦桧的「恶臭」和「美食」
·西湖明珠——玉龙与金凤
·济公活佛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