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歌剧《拉贝日记》给悲怆增添一抹温情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21-10-14 18:59:57 阅读:3

北京日报讯(记者 韩轩)破败的中山码头石墙矗立在舞台上,把记忆拉回到了1937年的南京。4月24日晚,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大型原创歌剧《拉贝日记》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歌唱家薛皓垠化身为有“中国辛德勒”之称的约翰·拉贝,与徐晓英、田浩江等歌唱家一起演绎了南京大屠杀中国际友人救助中国平民的真实故事。

对于中国人来说,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沉痛的记忆。1937年,南京在日军的疯狂轰炸下变为人间地狱。故事就在悲痛的气氛中开始,大幕拉开,伴随着一曲熟悉的巴赫小提琴曲,薛皓垠饰演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走上舞台。“在狂轰滥炸的日子,只有音乐能给我些许慰藉。”看到满目疮痍的南京城,拉贝感慨着南京市民接下来的遭遇。

尖锐的管乐呼啸,预示着飞机大轰炸的来临。面对日军的暴行,拉贝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明妮·魏特琳、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以及其他二十几名西方友人,对平民展开了人道主义救援。拉贝把相当数量的南京市民安顿在安全区中,并与日本军方持续周旋。

虽然故事十分惨烈,但作曲家唐建平创作的音乐却没有一味煽情,而是在沉重中蕴藏着温情。魏特琳有相当多动听的咏叹调,尤其她拒绝撤离南京时,唱出一句“南京是我第二个故乡”,音乐风格还包含几分明媚的气息。唐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他在创作中有意为之。“歌剧舞台不能像影视作品那么写实,要避免杀戮的情节,同时还要表现出同样的震撼力。”唐建平说,这对他的创作来说是一个难点,但他坚信歌剧可以通过音乐,让观众在血腥残酷的日子中感受到对光明的向往,从而更加痛恨黑暗。“所以我在歌剧一开始就用了一段巴赫的音乐,主人公拉贝和巴赫一样都是德国人,巴赫的音乐也凝结了人类对生死的思考,代表人类对爱的崇尚。”

《拉贝日记》于2017年首演,如今在大剧院上演的巡演版,是作曲、编剧、导演、舞美设计等多方面全新创排后的最新版本。该剧将于7月赴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汉堡易北河爱乐音乐厅等地巡演。


上一篇 300万人熬夜看首映 首日票房轻   下一篇 《因法之名》为何盛名难副?
随机推荐文章
·苗王阿三的故事(苗族)
·洪水滔天(苗族)
·神药“贺阿忙”(苗族)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传说
·张古老斗雷公
·苗族姑娘仰阿莎的传说
·苗族铜鼓的来历
·金竹师的传说(苗族)
·诺德仲的传说(苗族)
·竹王的故事(苗族)
·苗族爬山节的传说
·苗族踩花山的传说
·除恶节的传说(苗族)
·神医侍司懿的传说(苗族)
·杀鱼节的传说(苗族)
·苗族芦笙的传说
·苗族姑娘围腰上绣花的传说
·湘西苗族民间故事:死人换活人和老
·婉秋和苦菜
·董平宣与木匣
·谎江山的故事:聪明自娱弄野猫
·湘西民间故事《老大和老二分家》
·湘西凤凰古城传说故事:落花洞女
·湘西民间故事之“赶尸”的传说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