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
欢迎光临本站
首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神话故事 | 国外民间故事 | 国外神话传说 | 传奇故事 | 名人故事 | 野史趣闻 | 儿童文学 | 传统文化 | 教育知识 | 百科知识 | 文化动态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动态>文章内容

火遍全网的凡尔赛文学,让你自卑了吗?

作者:佚名 来源:故事谷 时间:2017-10-4 4:29:50 阅读:3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1日电   最近,一种听上去颇为洋气的文学正在网上疯狂传播——凡尔赛文学。

  先来看一道选择题:

  老公给我买了一辆兰博基尼,后续该怎么接?

  A、 要300多万呢。

  B、 放在我家豪宅里可真漂亮!

  C、 可是颜色好丑哦,直男真的土。

  如果你选择了C,那么恭喜你,你深谙凡尔赛文学的精髓了。

  凡尔赛文学并不是中法文学友好交流的衍生产品,而是网友们自创的一种文体,由一位情感作家在微博上发扬光大,继而引发了全民的狂欢。

来源:微博截图。

  这种文学的主要阵地在社交网络,特别是朋友圈,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经意间地露富、拐弯抹角地炫耀、润物细无声地展示一种高端品质生活,那些看似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朋友圈背后,都有一个隐约的主旨:

  “哎呀人家也不想这样啦,可我就是这么富/帅/美/厉害怎么办?”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实际上,凡尔赛文学早已经在社交网络流传了大半年,用何炅的话总结说,凡尔赛文学就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其创始人、微博幽默博主“小奶球”接受采访时表示,她是从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找到了灵感。“就想用这个词来嘲讽那些人,他们无疑就是想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语气来表达高人一等的感觉。”

《凡尔赛玫瑰》。

  而它近日的火爆,来源于一位情感作家“蒙淇淇77”发的微博,这位作家自称住在大别墅、开着特斯拉,最常打卡的地方就是北京东三环一处高端购物中心,来感受一下:

来源:微博截图。

  想流眼泪怎么办?千万不能一个人在家哭,更不能去象牙山哭,一定要狠狠憋住眼泪,去维多利亚港哭、去巴黎哭、去纽约哭、去伦敦哭:

来源:微博截图。

  如果你想学习凡尔赛文学,应该好好参考这位博主的“创作手稿”,一条合格的凡尔赛微博,一定要字斟句酌,不改上个七八次根本不算完。

来源:微博截图。

  想要引用名言的话,建议再往上找找,有卢梭就先不用张爱玲:

来源:微博截图。

  严格意义说来,这位情感作家的博文还没有得到凡尔赛文学的100%真传。根据“小奶球”的视频总结,凡学有经典三要素:文字先抑后扬,明贬实褒;自问自答,喜欢在评论区里“统一回复”;能够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借助他人之口来称赞自己。

  “我的土货老公扔了我女儿买的Gucci童鞋!”

  “当家里没有酒精的时候,默默地掏出SK-II擦拭消毒,毕竟在我眼里,这玩意就是个酒精。”

来源:微博截图。

  除了文字上的大量定语状语,表情和定位也是凡学的加分项,比如哭笑不得的表情最适合表达那种“淡淡的无奈”,而品牌旗舰店、跑车4S店、高档餐厅、头等舱休息区可以显得更有品味。

  需要注意的是,凡学和直接炫耀有着很大的不同,直抒胸臆在这里怕是只能不及格,优秀的凡尔赛文学,应该有起伏顿挫、先抑后扬,它的精髓在于谦虚的“平凡”,以及背后隐藏的“虽然但是”逻辑。

来源:视频截图。

来源:视频截图。

  总之,凡学看似漫不经心,操作起来则需要百般刻意,只有仔细研读、时常温习方能悟透其中真意。

  于是,在深刻品读了凡学一天之后,网友们开始发挥创意,交上了自己的作业:

  凡食物:

  “说出来挺不好意思的,我是最近才知道鸡蛋有壳的,以前都是吃管家剥好的,一直以为鸡蛋都是白色的软软的。”

来源:微博截图。

  凡学术:

  “和闺蜜搞论文,提议给各自的男朋友发‘发不发论文’,过了15分钟还没回我,我要炸毛了,闺蜜突然惊讶地叫,我转头就看到他大步朝我走来,沉声说:‘我发一篇C刊刚好要用15分钟。’”

来源:微博截图。

  甚至搬出了各种“凡尔赛鼻祖”,比如昆仑派掌门夫人韩娟(请自带语音朗读):

  “没劲透了,就是看着还行,实际上吧,也就是出门威风点儿,手头宽裕点儿,生活舒服点儿,没有别的好处。”

来源:视频截图。

  还有诗仙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来源:微博截图。

  就在凡尔赛文学迅速火爆出圈之时,它也变成了一场玩梗游戏,没什么深刻意义,但的确是人们的快乐源泉。

  大家的品鉴热情,还在于忍不住想戳穿这些浮夸之下的面目,比如用苹果手机发微博的博主,秀转账的截图却显示是安卓屏幕?炫耀开敞篷车去大学食堂吃饭,晒的却是其他网友刚拍的图?

来源:微博截图。

  如今,这位博主的微博下已经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对比,比如昨日的一条凡尔赛语录:

  “我长头发时经常忘带发带,他就买了一打发带,不同颜色的。每次我出门,想扎头发就找他。重点是,每次他手腕的发带颜色,都和我衣服颜色很配,每次都是同色系。他说他出门前会根据我的衣服,拿不同的发带。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

  转发区却都在为另一位网友的创意点赞:

  “今天和谢广坤聊天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天都吃大葱蘸酱,他就买了一车大葱。每次我想拿大葱来蘸酱时,就找他。他怕我腻歪,买了不同产地的大葱。章丘的,临沂的,菏泽的,胶州的,枣庄的,我每天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来源:视频截图。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注意力经济之下,“黑红”俨然成了另一种红法,就在大家还津津有味地品读凡尔赛金句时,这位博主已经发了两条广告带货,在网友们的关注和流量中自得其乐。

  凡尔赛文学的主角们极尽夸张修辞之能事,展示着自己被爱、被财富包裹的“甜蜜负担”,但细想想,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似乎又有踪迹可寻。比如可以网购的朋友圈文案、可以包装的网络人设,凡尔赛学者们尽管用上了山路十八弯般的委婉,但仍然期望着被观众注视、仰慕,用物质化的符号装点着有些虚荣的内里。

  有人觉得,凡尔赛文学只是一场满足自恋的虚伪造梦,也有人认为,秀优越、晒生活都是他人的自由,毕竟“炫耀是自己的,尴尬是别人的”,看着一乐就好了。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大家热爱模仿凡学,也是在用幽默戏谑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尴尬”的态度,与其沉溺在精心铺就的幻象中,不如脚踏实地抓住身边真正的生活。

  已有4万人加入的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介绍中这样写道:“如果能让凡po们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中的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生活的实质上,而不是刻意营造一种虚伪的、代理的自我感觉良好以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交散发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也许过不了几天,“凡尔赛文学”就会和许多爆红过的梗一样,又被网友们的其他新梗所代替。所以今天,你还在读凡尔赛文学吗?  (来源:中新网 任思雨)

  “和闺蜜搞论文,提议给各自的男朋友发‘发不发论文’,过了15分钟还没回我,我要炸毛了,闺蜜突然惊讶地叫,我转头就看到他大步朝我走来,沉声说:‘我发一篇C刊刚好要用15分钟。’”

来源:微博截图。

  甚至搬出了各种“凡尔赛鼻祖”,比如昆仑派掌门夫人韩娟(请自带语音朗读):

  “没劲透了,就是看着还行,实际上吧,也就是出门威风点儿,手头宽裕点儿,生活舒服点儿,没有别的好处。”

来源:视频截图。

  还有诗仙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来源:微博截图。

  就在凡尔赛文学迅速火爆出圈之时,它也变成了一场玩梗游戏,没什么深刻意义,但的确是人们的快乐源泉。

  大家的品鉴热情,还在于忍不住想戳穿这些浮夸之下的面目,比如用苹果手机发微博的博主,秀转账的截图却显示是安卓屏幕?炫耀开敞篷车去大学食堂吃饭,晒的却是其他网友刚拍的图?

来源:微博截图。

  如今,这位博主的微博下已经形成了很有意思的对比,比如昨日的一条凡尔赛语录:

  “我长头发时经常忘带发带,他就买了一打发带,不同颜色的。每次我出门,想扎头发就找他。重点是,每次他手腕的发带颜色,都和我衣服颜色很配,每次都是同色系。他说他出门前会根据我的衣服,拿不同的发带。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

  转发区却都在为另一位网友的创意点赞:

  “今天和谢广坤聊天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每天都吃大葱蘸酱,他就买了一车大葱。每次我想拿大葱来蘸酱时,就找他。他怕我腻歪,买了不同产地的大葱。章丘的,临沂的,菏泽的,胶州的,枣庄的,我每天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细节处的甜,才最动人。”

来源:视频截图。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注意力经济之下,“黑红”俨然成了另一种红法,就在大家还津津有味地品读凡尔赛金句时,这位博主已经发了两条广告带货,在网友们的关注和流量中自得其乐。

  凡尔赛文学的主角们极尽夸张修辞之能事,展示着自己被爱、被财富包裹的“甜蜜负担”,但细想想,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似乎又有踪迹可寻。比如可以网购的朋友圈文案、可以包装的网络人设,凡尔赛学者们尽管用上了山路十八弯般的委婉,但仍然期望着被观众注视、仰慕,用物质化的符号装点着有些虚荣的内里。

  有人觉得,凡尔赛文学只是一场满足自恋的虚伪造梦,也有人认为,秀优越、晒生活都是他人的自由,毕竟“炫耀是自己的,尴尬是别人的”,看着一乐就好了。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来源:微博截图。

  大家热爱模仿凡学,也是在用幽默戏谑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尴尬”的态度,与其沉溺在精心铺就的幻象中,不如脚踏实地抓住身边真正的生活。

  已有4万人加入的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介绍中这样写道:“如果能让凡po们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中的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生活的实质上,而不是刻意营造一种虚伪的、代理的自我感觉良好以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社交散发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也许过不了几天,“凡尔赛文学”就会和许多爆红过的梗一样,又被网友们的其他新梗所代替。所以今天,你还在读凡尔赛文学吗?  (来源:中新网 任思雨)


上一篇 2020猫晚玩转混搭风,同时段节   下一篇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
随机推荐文章
·公主的珍珠鞋
·钻石姑娘
·铁匠明珠托央
·马夫次旦
·喇嘛唐白和白宗姑娘
·国王岭色曲结和妃子梅朵玲孜
·勒桑洛珠和次仁吉姆
·女神贡堂拉姆的传说
·苗族舞蹈跳月的传说
·苗族女装整齐划一的神话故事
·百褶裙的传说
·苗王的传说
·雷公山顶水井的传说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黄果树瀑布的故事
·苗王阿三的故事(苗族)
·洪水滔天(苗族)
·神药“贺阿忙”(苗族)
·贵州苗族姊妹节的传说
·张古老斗雷公
·苗族姑娘仰阿莎的传说
·苗族铜鼓的来历
·金竹师的传说(苗族)
·诺德仲的传说(苗族)
Copyright © 2007-2014 鬼故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