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单霁翔:不仅是文物 |
|
日期:2021-3-6 5:41:25 点击:4 |
20日,“白塔夜话”系列活动在西城区白塔寺内举行,此次系列活动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主会场、“四名汇智”分会场、“白塔妙会”文创市集等多项 |
|
 |
新书《香港志》首册《总述大事记》在深圳发布 |
|
日期:2015-12-28 7:40:04 点击:4 |
《香港志》首册《总述大事记》发布。 陈文 摄 作为第十七届文博会的配套活动,紫荆文化集团22日在深圳滨海演艺中心发布包括新书《香港志》首册《总述大事记》、电视剧《狮子山下•情》《守城者》等多项文化项目,这些文化项目涉及新闻出 |
|
 |
《鲁迅图传》在沪首发部分文物史料首次公开发布 |
|
日期:2017-2-4 17:24:54 点击:4 |
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与上海鲁迅纪念馆合作出版的《鲁迅图传》23日在上海举行首发仪式,以此纪念鲁迅先生140周年诞辰。全书约34万字,使用文物史料图片约360多张,其中不乏首次公开发布的珍贵文物史料,全方位展现了鲁迅的光辉一生。 《鲁迅图传 |
|
 |
学者敦煌探“五凉”文化古为今用冀承袭传统“弹新曲” |
|
日期:2021-7-3 2:49:09 点击:4 |
24日至26日,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相聚在甘肃省敦煌市,聚焦上承建安、下启隋唐的“五凉”文化,探究该文化古为今用的“良方”,以弹奏文化“新曲”。 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 |
|
 |
鲁迅诞辰140周年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 |
|
日期:2021-5-5 11:46:30 点击:4 |
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 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40周年的日子,在一百余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以作品唤醒国人,他的文章里,“青年”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他视青年为中国的希望。 一百年过去了,时代在前进, |
|
 |
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亲人以画作让鲁迅“再回”故乡 |
|
日期:2020-1-3 6:08:14 点击:4 |
“鲁迅回来了,鲁迅一家人回来了!”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9月24日,在浙江绍兴举行的“2021大师对话——故乡对话大会”上,家风传承书画院院长周宜严将创作两 |
|
 |
第十七届文博会闭幕展出文化产品超10万件 |
|
日期:2019-5-20 1:21:02 点击:4 |
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7日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0万件,设置了67个分会场,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205.04万。 本届文博会首次尝试线上线下结合办展,线下设置6个展馆,共12万 |
|
 |
黄河流域千年彩陶符号或为汉字雏形早甲骨文千年 |
|
日期:2019-9-23 9:26:23 点击:4 |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在黄河上游史前人类遗址柳湾遗址所在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多位专家表示,黄河流域数千年前神秘的彩陶符号,或为中国汉字的源头、雏形。 青海省博物馆原文博研究馆员柳春诚28日在此间举行的“书说乐都&mda |
|
 |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发布 |
|
日期:2015-3-11 6:43:52 点击:4 |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新书27日在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分论坛上发布。 《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多语种版)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教授主编,系&l |
|
 |
冀南皮影:光与影的艺术 |
|
日期:2021-12-9 2:54:39 点击:3 |
冀南皮影据传是宫廷皮影流落当地而形成,以造型古朴,风格粗犷简练而闻名。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等层层工序。光影之间,承载着千年来邯郸人民对故乡的坚守与情怀。 (记者:王晓;报道员:钱磊;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
 |
马可·波罗赞叹的东方大港古泉州跻身“世界遗产” |
|
日期:2020-1-29 20:12:09 点击:4 |
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文化遗产项目,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名录。 这是泉州德济门遗址及周围城市景观(7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
|
 |
古代中国航海文明的见证者 |
|
日期:2019-12-20 9:09:42 点击:4 |
泉州港是古代中国人的航海遗产,是中华民族拥抱蔚蓝色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2021年7月16日,备受关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开幕。在众多项目中,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 |
|
 |
“景区+汉服”,火花如何持续? |
|
日期:2020-1-11 11:50:47 点击:4 |
近年来,随着汉服热的兴起,许多景区推出与汉服相关的活动,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旅游景区也成为汉服的主要穿着场景之一。景区与汉服的联动,是文旅融合的一种具体呈现,将传统文化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对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景区策划内容同质化、未与 |
|
|